摘要

台積電一向對於綠能的建制以及推廣不落人後,近年來陸陸續續在全台的台積電基地裏,慢慢聳立一群又一群的太陽能系統 圖一。 時至今日,台積電在全台已經安裝了超過1.5MW的太陽能系統,在此將系統元件、設計、安裝以及展望,用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大家,輔以現場真實的照片以及實例,輕鬆的了解太陽能系統。
前言
在今年5月份,一個天文事件日蝕(Eclipse),重重的考驗了全世界太陽能安裝水準最高、太陽能發電比例也最高的國家,德國。在德國全國總太陽能裝置容量達到38.5GW的規模下[註1],發電量在日蝕發生一瞬間全部歸零,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是對於電網的衝擊前所未見。欣喜的是德國人順利通過考驗,在國內多元發電系統如天然氣、煤、風力等的支持以及歐洲電網的全力調度下,在太陽重新出現在天際的時候,全國38.5GW的太陽能板全部陸續復活,重新將清潔電力源源不斷地送進德國的千家萬戶。
圖一、台積電使用的CIGS 太陽能板效率高達15.2%

太陽能依舊是目前最令人期待的再生能源取得方式之一,經歷了2010年的太陽能電池全球大洗牌,價格大崩盤之後,如今,各種太陽能相關材料商品的售價呈現快速下滑的趨勢,也使得全世界對於太陽能的熱情不曾稍減。台積電對於節能、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和實踐不遺餘力;然而對於太陽能系統的建制,則因為屋頂可用面積的限制,存在著先天的困難。縱然如此,我們仍然建制了竹科F12P4 Office試驗線 圖二,中科的植生牆、大雨披 圖三,一直來到南科1MW 圖四。
圖二、竹科 F12P4 Office 試驗線

圖三、中科 F15植生牆、大雨披

圖四、南科BP2B、Warehouse、Fab6 Office、F14P1 Office屋頂安裝

太陽能系統元件介紹
太陽能系統 圖五、圖六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太陽能板(或稱太陽能電池),另一部分是所謂的BOS (Balance of System),BOS包含DC combiner box(直流箱),nverter (逆變器或稱轉換器),AC panel,支架(Mounting Structure) 以及PV SCADA。就系統安裝而言,太陽能板和Inverter的製造技術等級最高,系統安裝人員或使用方對此沒有太多著力點。但是對於支架、PV SCADA等等力所能及的部分,則呈現百家爭鳴的熱鬧景象。以下是上述重要元件的發展現況。
圖五、典型太陽能系統流程簡圖

圖六、台積電太陽能系統方塊圖

太陽能板
眾所周知,太陽能板分為單晶 圖七、多晶 圖八、薄膜 圖九等類型。本文一開始提到了,世界太陽能電池的板塊一直不斷的快速移動,十年前的世界霸主,如今可能已經不存在,2014年的十大製造商呈現令人驚訝的局面 表一,前十名中其中有八名是中國大陸獨資或合資廠商,Sharp是唯一入榜日本廠商,First Solar是唯一入榜的薄膜(碲化鎘技術)太陽能板製造商,而臺灣廠商未能擠入前十大。至於各類型的太陽能板特性比較如 表二。
圖七、單晶電池

圖八、多晶電池

圖九、CIGS 電池

2014 rank |
Company |
Guided shipments (GW) |
Rank in 2013 |
---|---|---|---|
1 |
Trina |
3.6 |
1 |
2 |
Yingli |
3.3 |
2 |
3 |
JinkoSolar |
2.9 - 3.2 |
5 |
4 |
Canadian Solar |
2.73 - 2.78 |
4 |
5 |
JA Solar |
2.4 - 2.5 |
10 |
6 |
ReneSola |
2.3 - 2.5 |
6 |
7 |
Sharp Solar |
1.9 - 2 |
3 |
8 |
First Solar |
1.8 - 1.9 |
7 |
9 |
Hanwha Solar One |
1.43 - 1.46 |
8 |
10 |
Wuxi Suntech |
1.3 - 1.5 |
NA |
單晶 |
多晶 |
薄膜 CIGS |
|
---|---|---|---|
轉換效率 |
最高>20% |
>15% |
>14% |
衰減率 |
一般 |
一般 |
稍好 |
光照敏感度 |
一般 |
一般 |
最好 |
環境溫度影響效率 |
一般 |
一般 |
最小 |
製造成本 |
一般 |
一般 |
目前稍高 |
製程原料 |
晶棒 |
晶錠 |
化學材料 |
單位面積發電量 |
最高 |
中等 |
最低 |
製程成熟度 |
一般 |
成熟 |
發展初期 |
發展前景 |
一般 |
一般 |
最好 |
應用範圍 |
廣泛 |
廣泛 |
廣泛 |
轉換器(Inventor)
台積電使用的Inverter都是併網型,用於將太陽能板發出的直流電,轉化為交流電,經由並聯盤連接到工廠既設的配電盤、I-line盤或是插入式匯流排(busway),自動並聯,將清潔電力送入工廠的龐大系統中使用。在選擇適合的Inverter時,以下因素必須考慮。
- 採用IGBT模組,提高系統效率。
- 必須有MPPT (Maximun Power Point Tracking)功能,就是In-verter會根據當時的日照程度,自動追蹤最大發電功率的點,不停的跟隨,以達成最大發電量的目標。
- 可以現場通過操作面板設置參數。
- 能夠很好的連接上PV SCADA,並提供多樣化的數據監控。
- 完善的保護電路功能。
- 較高的可接受直流電壓,使得太陽能板串聯數增加,目前已可達到1000V。
- 可以多台並聯,簡化電站設計。
- 能保護電網,防止“孤島效應”[註2]。
至於目前大多數併網型正弦波Inverter,多採用三級電路結構,並非大多數人想的直接DC→AC,而是DC→AC→DC→AC,以下就是三級電路圖 圖十以及波形變化過程 圖十一,供大家參考。
圖十、Inverter 三級電路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十一、 Inverter 波形變換過程示意圖

支架
對於系統安裝的廠商或是使用者而言,在不同地點裝設太陽能板,例如斜面屋頂、RC平面屋頂、地面、水上等,就必須考慮支架的形式。在歐美先進國家,人力十分昂貴,在工地現場組裝支架,對於系統廠商來說,簡直不可思議;於是乎,發展出千變萬化的支架形式,不僅能因應不同的場地變化,還能夠節省大量的現場安裝費用。
太陽能典型的生命周期是25年,所以支架系統也必須耐風、耐雨、耐雪、耐地震以及耐酸鹼。一般的地面支架,車棚式支架,浪板屋頂支架等比較常見的型式在此不贅言,以下就不同的應用場合,介紹現階段新型的支架。
Floating PV 支架
需要能漂浮在水中,所以一般多以塑料材質製作,利用中空的浮力,大面積鏈接的穩定度,來支撐太陽能板 圖十二。
圖十二、Floating PV 支架



可折疊式支架
外觀和傳統支架相同,但是工廠預製同時,就將單根鋁擠型組裝成平面型態並折疊起來,運到現場以後直接展開,節省現場工時 圖十三、圖十四。
圖十三、折疊式支架Step 1

圖十四、折疊式支架Step 2

自重式支架
在平面屋頂上,若要現場製作基礎座,需要翻開面層、植筋、組模、灌漿、養護等等,還可能造成屋頂漏水。如果能夠利用結構計算、風力計算預製RC基礎座,直接吊運安裝,既節省時間,也不會造成破壞。南科Fab6、Fab14P1、P3屋頂就採用本設計工法 圖十五。
圖十五、Fab6 自重式基礎

螺旋樁支架系統
在廣袤的原始土地上,一般安裝太陽能板需要挖溝深埋RC基礎座,然後在其上安裝支架,開挖、組模、灌漿、養護等工作不僅費時,而且傷害土地,未來清除更難。於是可快速施工的螺旋樁系統就運應而生 圖十六,一人一機加上GPS定位,每人每日可以打入150根螺旋樁,清潔快速又價廉 圖十七。
圖十六、螺旋樁系統可以應用在所有的地面安裝

圖十七、一人一機快速打樁

PV SCADA
從台中Fab15開始,台積電太陽能系統就已經開始配備PV SCADA,原因是系統越來越大,收集數據以及即時監控變得格外重要。PV SCADA除了收集太陽能板的數據以外,還可以收集所有的發電數據,即時呈現或做成報表,例如發電量、電壓、電流還有氣象資訊。小型氣象站 圖十八已經是每一個案場的標準配備了,風力、溫濕度、日照量都經由傳感器,匯入SCADA系統。
圖十八、Fab6 氣象站

串列監控
圖十九對於日益壯大的電廠級太陽能安裝極其需要,在上萬片甚至上百萬片的太陽能板安裝場地,如果因為一塊板子,或是一小區板子故障而影響整體發電量,後果可能是很嚴重的,但是如何在成千上萬板子裏面找到故障點?串列監控模組結合PV SCADA就可以告訴你,在這一百萬片太陽能,哪一串有問題。
圖十九、Fab6 串列監控模組

為了整合匯總全臺台積電各廠的綠能資料,新廠工程團隊建制了一套綠能資訊系統 圖二十、圖廿一,目前收受資料較多的是南科的太陽能,其他節能的數據,也陸續上線中。
圖二十、台積電綠能資訊系統首頁

圖廿一、台積電太陽能發電歷史紀錄

太陽能系統的主要設計原則
設計太陽能系統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主要如下:使用地點的氣候歷史數據、太陽輻射歷史數據,安裝傾斜角度,遮蔭模擬結果,輸出電壓的高低,使用種類是直流還是交流,每天系統可工作的小時數等等。
首先說明歷史數據,在安裝地點的經緯度確定以後,可以經由當地的氣象資訊站,例如中央氣象局或是NASA(美國太空總署)取得相關的氣象歷史數據。
我們經常看見太陽能板的排列總是傾斜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面對太陽的來向,那麼傾斜角度怎麼決定呢?有一個一般法則可以供大家參考:
- 緯度Φ=0~25°,
傾斜角β=ΦØ - 緯度Φ=26°~40°,
傾斜角β=Φ+(5°~10°) - 緯度Φ=41°~55°,
傾斜角β=Φ+(10°~15°) - 緯度Φ=>55°,
傾斜角β=Φ+(15° ~20°)
其實以上原則並不十分準確,建議還是要經過查表或是計算,確定最精確的傾斜角。
太陽能系統的設計,教科書上洋洋灑灑的列出一大串公式,算出該地太陽輻射量、傾斜角度、總發電量、串聯數量、並聯數量、Inverter容量、並聯盤等等。隨著時代的進步,太陽能安裝系統的蓬勃發展,早就已經有了套裝軟體,代替你做一些複雜又容易出錯的計算。
現在比較流行的軟體是Solar Pro或是PVsyst,無論是哪一種,只要依照指示,逐步輸入電腦要求的資訊,例如地點、土地面積、海平面高度、哪一種安裝方式(屋頂、地面)、使用哪一家太陽能板、使用哪一家Inverter等等,系統會自動地取得氣象資料並整合計算、獲得結論,結論通常包含幾串、幾並、傾斜角幾度、陣列之間間距多少、使用幾台多少KW的Inverter、最後告訴你每一年可以發出多少電。有了這一套軟體,就可以快速評估並得到初步結果,以作為投資的重要參考依據。
圖廿二就是典型的PVsyst計算結果的範例,上半部可以看見,系統建議傾斜角為15度,使用260W太陽能板共計1,842,308片,發出最大直流電力479,000KWp,使用666台Solar-on廠牌500KW Inverter,轉化成333,000KWp交流電力。一年可以收穫718,936,000度電,而且平均Performance Ratio是82.4%。下半頁則說明每年12個月份的各種參數情況。
圖廿二、PVsyst 報告範例

結論
臺灣地小人稠,可耕作土地面積本來就不充裕,若在與民爭地的情況下安裝大面積的太陽能板,不免社會觀感不佳。縱然如此,也還有很多其他的應用值得我們思考。例如開放水域的水面安裝(Floating PV 圖廿三)、漁塭的養水種電 圖廿四、污染土地控制場址、高架安裝(下方可以作為精致農業的生產基地) 圖廿五。
圖廿三、Floating PV in UK

圖廿四、屏東地區養水種電

圖廿五、高架太陽能板下方的溫室水耕

早年流行的趨勢乃是朝大規模安裝發展,動輒幾個GW的情況,在近年來似乎有點不同。在安裝量體上,呈現大者越大、小者越多的兩頭發展態勢。所謂“大”,也就是電廠等級數十或數百GW的驚人規模;小者越“多”就意味著平民百姓屋頂安裝量呈現直線上升趨勢,也就是所謂的分散安裝(Distributed Generation)。臺灣南部,陽光終年燦爛,透天厝林立,就是標準分散安裝的絕佳場地。
台積電既沒有大片土地可以發展“大”的太陽能電廠,也沒有足夠的屋頂安裝“小”的系統,然而近期台積電宣佈購買1億度的綠電,綠電來源就是包含太陽能在內的民間再生能源。台積電志工社經常被邀請參與各公民營單位節能的診斷,太陽能也是經常被提及的課題。經由類似以上的行動,台積電也可以在再生能源的創建上,展現作為,甚至一步一步在國際上創造聲譽。
附註
- [註1] 德國地理位置的緯度,大約相當於中國東北的黑龍江省。
- [註2] 如果市電停電或是年度維修,工廠部分或是全部停電,別忘記,太陽能電池仍然持續發電,如果沒有這種稱為孤島效應的防範設計,太陽能的電力就會在廠區亂竄,造成維修人員的危險。
參考文獻
- http://www.tsmc-solar.com
- PV Magazine,2015年5月號。
- Apple green energy electronic edition, apple solar limited.
- 何道清/何濤/丁宏林編著,化學工業出版社,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原理與應用技術,2012初版。
- 人民郵電出版社,太陽能發電技術與應用,2011初版。
- 五南出版社,太陽能光電技術,2010初版。
- 馮垛生/王飛編著,人民郵電出版社,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圖解指南,2011初版。
- 日本太陽能學會編著,羅丞曜審定,世茂出版集團,圖解太陽能應用技術,2010 再版。
- 任新兵編著,化學工業出版社,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技術,2012初版。
- http://www.alternative-energy-news.info/floating-solar-panels/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