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澳大利亞電力儲能系統 圖片來源/ Tesla
Application of Bi-directional Grid-tied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電力儲能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 雙向併網、儲能系統、不斷電系統20、鋰電池
Keywords / Bi-Directional Grid-Tied,Nergy Storage,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Lithium Battery

由於綠色能源的應用、極端氣候因素,白天氣溫異常偏高,電力尖峰需求量大增造成電力系統調度困難。電力儲能技術,可解決電力尖峰時段電力短缺、孤島型電力系統電力需求、降低綠能發電不穩定對系統的衝擊等問題,成為近來電力系統相關技術中,備受重視的領域。本文介紹一個能與電力系統併聯、建造速度快,有電時儲存電力、系統缺電時供應的雙向儲能技術,說明其在小型家用與大型電廠級的應用,並就其成本、特性與再生能源、燃氣電廠進行比較,為電力短缺時,提供一個未來的新選擇。

文字設定:

前言

我們使用的交流電力系統,具有「不能等、不能存、動態平衡」[1]的特質,發電廠必需隨著用電需求,用多少,發多少,維持供電、用電的平衡,供應不及就是用戶停電,供過於求,一樣有跳電風險。而其不能儲存的特性,必需建足夠的發電廠,因應用電量最高時的需求。但在台灣發電廠建廠時程長、困難重重,若能將電力於夜間用電量低時儲存、白天用電高時供應,就能緩解電力供應的壓力。

近年來電力電子技術的進步、鋰鐵電池價格與應用的普及,使得電力電子元件類型MW以上的電力儲能技術變得可行。2015年加州Aliso Canyon天然氣儲氣洩漏事件,成為此一技術的指標事件;加州州長簽署緊急指令,授權採取行動以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電力公司在6個月內建置100MW的儲能系統,相當於一個12吋廠的用電量,並且成功上線運轉,支援夏天的尖峰用電,避免了14天的預期停電,這實證了其可行性[2]

在2017年8月初東台灣的和平電廠電塔倒塌,少了1300MW的供電能力,台灣進入供電紅燈警戒,可行的六方案中的第六項即為與美商建構儲能系統,以降低尖峰負載需求[3]。隨即在8月15日的大潭電廠跳機,台灣發生大停電,這益顯得儲能技術的發展,對電力供應的可靠度,在現階段遠比綠能的推廣重要。

電力儲能系統簡介

電力儲能系統原理與使用

電力儲能系統典型架構如 圖1,包含儲能元件、交直流轉換與控制系統、連結電力系統與使用者負載,可再連結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

圖1、電力儲能系統典型架構[4]

其儲能是以化學電池為儲能元件,簡單的說就是將接收到的電能利用電力電子電路對電池充電,把電能儲存起來,然後在需要能量的時候,再藉由電力電子電路將儲存在電池的能量轉換為電能以供使用。其接受的電能,可以來自電力系統、再生能源。儲能元件,也有其它不同的型式可供選擇。

藉由交直流轉換系統的控制,可將轉換的電能併聯至電力系統,如發電機般供電,也能對內供應用戶的負載需求。

由於其交直流轉換為電力電子的固定KW級模組化設計,可多組併聯擴充整體系統輸出、輸入容量,而其儲能電池也隨需求時間,可配置2小時或8小時以上更長的電池容量,相對於發電機的固定輸出容量,具備容量增減彈性。

一般用戶與電力系統,用電典型曲線如 圖2所示,白天人員活動,使用空調、電器設備等,用電高,夜間休息用電量下降。儲能系統可在夜間9點至早上9點系統行儲能,白天的12小時輸出電力,若儲能系統容量足夠,可不斷輸出電力,平坦化負載直至夜間,讓白天、夜間的負載相差不大;若裝置容量較低,可僅在中午用電尖峰時輸出,是所謂削尖峰的應用。這兩種應用,都可降低電力公司最大發電量的需求,亦即備載容量的百分比。若可大規模的應用,可以緩解目前台灣尖峰用電,備載容量不足的困境。

圖2、移峰填谷的兩種應用(Daily load leveling, Peak shaving)[5]

電力儲能系統特性

相較於電力系統中的發電廠、再生能源,電力儲能系統不同的特性有:

  • 儲能電量可隨需求擴充,可自KW到100MW以上。
  • 能增加電力系統可靠度,可接受電力公司的調度,供電可比以往最快的汽渦輪發電機更快,只要數秒鐘。
  • 可減少再生能源對電力可靠度的不良影響,不論太陽能、風力發電,其發電量的不穩定,隨其佔系統百分比的上昇,影響愈大;電力公司預測負載增減,容昜調度(增加或減少發電量)火力、燃氣、水力發電,預測晴時多雲的太陽能供電量、時大時小的風力發電困難。若建置相對應的儲能系統,接受電力公司的調度,就能提高供電的可靠度。
  • 建造速度快:建置到供電比發電廠、傳統抽蓄水力少10~15倍,只要6到10個月。
  • 對一般用戶,可作為不斷電系統的供應來源,也可作尖、離峰電價的節費應用。

儲能元件的比較

在MW等級以上的大容量儲能技術, 表1列出具代表性的八類典型儲能技術: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鉛蓄電池、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鈉硫電池、超級電容、超導儲能。近年來電化學儲能市場份額增長迅速,從全球市場來看,排名前三位的電化學儲能是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和鉛蓄電池,分別占53%、29%和9%。其中鋰電池的功率密度、循環使用次數、成本,已漸佔優勢,市佔率逐年上昇,適於搭配於大型的電力儲能系統中。而由 圖3的鋰電池逐年下降趨勢,可望在2019年,達到US$200以下的價格,有實際市場大量應用的可行性。

表1、八類典型儲能技術經濟指標現狀對比

儲能技術

技術經濟指標

 

能量密度(Wh/Kg)

功率密度(W/Kg)

持續發電時間

循環次數

反應速度

功率成本(元/kW)

能量成本(元/kWh)

超臨界壓縮空氣

3~6 Wh/L

6~30 W/L

1~24 h以上

上萬次

約1分鐘級

6500~7500

2000~2500

高速飛輪

32

4300

毫秒~分鐘

百萬次

< 2 ms

1700~2000

44000~45000

鉛蓄電池

25~50

150~500

秒~小時

1000~3000

< 10 ms

6400~10400

800~1300

鋰離子電池

110~220

1500~3000

秒~小時

1000~25000

毫秒級

3000~9000

1500~4500

全釩液流電池

7~15

10~40

秒~小時

> 10000

毫秒級

17500~19500

3500~3900

鈉硫電池

88

16.6

毫秒~小時

4500

毫秒級

10000~19000

2000~3000

超級電容器

1.5~2.5

1000~10000

毫秒~分鐘

1000000

毫秒級

400~500

10000~13500

超導

1.1

5000

秒級

> 1000000

毫秒級

6500~7000

900000

圖3、近年鋰鐵電池下降的趨勢

雙向併網儲能的市場

商業與住宅市場

儲能系統市場的產品需求可以小到適合一般家庭使用的幾KW (千瓦)功率等級,也可以大到電網等級儲能電站的MW (百萬瓦)功率等級,儲能容量大小,就要看想要儲能的用電度數是多少。1度電是1KWh (千瓦小時),以家庭為例,假設停電時,家庭會使用的電器設備總用電功率為1.5kW,則購買儲能容量6kWh ( 6度電) 圖4圖5的儲能設備,則在停電的時候,家裡就可以在停電的時候,享有大約4小時的使用時間。

圖4、6KW, 6KWH 儲能裝置 室內安裝實例[6]

圖5、6KW, 6KWH 儲能裝置 室外安裝實例[6]

在電業自由化的國家,也有另一種商業模式,家庭不必花錢購買安裝儲能設備,只需提供場地,就能獲得儲能的好處,條件是儲能設備必須接受電力營業公司的遠端控制,電力營業公司則利用這些分布在眾多家庭的儲能系統,以中央控制方式下指令給各個儲能系統來調度電池,參與批發電力市場,從中獲得收益。

工廠與電力市場

大型商業、工業與市電用市場的功率段在1MW以上。在儲能系統在電網市場的應用方面,從加州Aliso Canyon事件,可以看到最近的發展。加州Aliso Canyon地下儲氣庫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發生為期4個月的天然氣洩漏事件。該儲氣庫是美國四大天然氣田之一,也是加州最大的儲氣庫。加州花費了將近4個月的時間才控制儲能庫的洩漏,洩漏出來的有害氣體甲烷聚集在周邊地區的上空,導致8000戶的居民撤離。Aliso Canyon正好位於美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該儲氣庫容量為24億立方公尺,80%的容量可以拿來做發電調節尖峰用電之用。公共事業和州政府官員預計沒有Aliso Canyon的天然氣儲備,在即將到來的夏天中,將出現14天的斷電。

加州州長在2016年1月簽署了一份州緊急指令,授權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CPUC),州電網運營商和相關政府部門在Aliso Canyon暫停儲氣期間,採取行動以確保持續的、穩定的、安全的電網營運。

CPUC提出電網儲能是非常合適的一個解決方案。因為儲能不僅可以像天然氣調峰電廠一樣提供電網服務,還可以是一個快速反應、穩定和可調度的資源,並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安裝並投運。於是CPUC在2016年5月12日通過了決議,要求南加州公共事業緊急採購儲能系統。

到2017年1月時,南加州愛迪生公司和聖地牙哥天然氣電氣公司在不到6個月的時間裡,共上線了超過100 MW的電網儲能系統。南加州愛迪生公司有兩個特別大的儲能電站(Mira Loma電站和Pomona電站),儲能都是20 MW/80 MWh 圖6圖7。聖地牙哥天然氣電氣公司上線的最大儲能電站則是位於Escondido的30 MW/120 MWh儲能系統 圖8,這是世界上正在運行的最大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能夠為20,000個電力用戶持續供電4個小時。

圖6、40MW/80MWH 儲能裝置(Aliso Canyon SCE Mira Loma)[7]

圖7、40MW/80MWH 儲能裝置(Aliso Canyon SCE Mira Loma)[87]

圖8、30MW/120MWH 儲能裝置(San Dieg)[8]

另外,聖地牙哥天然氣電氣公司在EI Cajon電站還上線了一個7.5 MW/30 MWH儲能項目。據GTM報導,“原預定2020年以前,不會有這麼多用於穩定電網的資源,而現在才2017年,這些皆已安裝完成上線,電池和電池產業的進步快速。過去儲能專案從規劃到投產需要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這些專案只用了6個月時間就營運,代表儲能技術與應用的成熟。”

美國能源部(DOE, Department of Energy)統計全球儲能專案的發電量,在全球約6GW 圖9的儲能系統中,自西元2012年起電池-電力電子元件的儲能系統,大幅增長,自0.3GW成長到2017年的1.6GW,有530%的成長,足以說明大型儲能系統的快速發展。

圖9、全世界儲能專案統計( 單位GW) [9]

儲能系統的比較分析

電網等級儲能系統與發電廠比較

從加州Aliso Canyon事件對策來看,解決斷電危機不再只是只能蓋新發電廠,或者增加發電廠的發電機組以單純增加發電的方式來解決,加州這次反而是選擇建立更多的雙向併網電池儲能電站,在短短的6個月時間就滿足了需求,可見大型儲能電系統可以是再生能源的配套設施,也可以視為蓋發電廠的另一個有競爭力的替代性解決方案。

表2比較燃氣電廠、太陽能電廠與大型儲能系統的設置,所需的設置與運轉、折舊成本,攤提為每KWH的發電成本。儲能系統,即使計入夜間離峰電力每度NT$1.96的費用,作為燃料成本,每度為NT$4.6。比太陽能發電的NT$5.66還低,也僅較燃氣電廠的成本高NT$0.91。

表2、燃氣、太陽能電廠、儲能系統比較

發電型式

TPC

太陽能發電

大型電力儲能系統

備註

 

燃氣電廠

(50MWp)

(50MW,8Hrs.)

 

發電量(MW)

490

50

50

 

燃料

天然氣

日照

免燃料

 

建廠時間

2.5年

1年

8個月

 

啟動併聯發電時間

~30分鐘

~0秒

~0秒

 

初始成本(NT$M)

10,800

3,500

2,693

儲能系統成本US$195,電池成本US$200
Solar成本:NT$0.07M/KWp

折舊

0.24

5.5

2.62

折舊攤提以10Yrs.,年發電8000Hrs./Year
Solar發電量以台中基準3.49 KWH/Day-KWp

燃料成本(NT$/KWH)

3.34

-

1.96

以離峰電價做為儲能的燃料成本

維護成本 (預估3%)

0.11

0.16

0.02

 

合計單位發電成本

3.69

5.66

4.60

太陽能可以約NT$11.2售予台電
TPC綠電附加費率為NT$1.06

此成本已適合作為尖峰用電時的削尖峰應用。而台電為降低尖峰用電的需量競價措施,每度約NT$12的成本,儲能系統的每度成本僅為其38%。

在建廠時間、用地面積,儲能系統也較燃氣電廠、太陽能電廠具有優勢;在此台灣長期備轉容量不足的時期,推廣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的不穩定供電來源,會降低電力系統的穩定度,不如推廣大型電力儲能系統,可與再生能源相互搭配,也可緩解備轉容量不足,何況其成本較低,又可避開環保抗爭的議題與時程的不確定性。

也可自一般商業用戶或家庭用戶推廣起,以小而多的方式,增加儲能系統的使用,一樣可達到解決電力供應的問題。

儲能系統與UPS的比較

許多Data Center與半導廠使用的UPS與緊急發電機,用於電力系統不穩,有電壓降或短期斷電的狀況,儲能系統也有機會取代。緊急發電機與UPS,平常並不運轉,僅在異常時使用,多半時間是閑置的資產,是為風險的考量而購置。而儲能系統具備了此二設備的功能,且可供電回電力公司,有效的應用投資金額。而且,儲能系統供電時,沒有燃料的需求,也沒有噪音、排煙的環保問題,這點優於緊急發電機與UPS的組合。

表3比較二種架構的初始與單位成本,目前儲能系統的單價約為UPS加上發電機的3.5倍,未來在電池價格再下降25%時,單價約為2.7倍。

表3、儲能系統應用於台電的三種模式

發電型式

緊急發電機

大型UPS

大型電力儲能系統

     

削尖峰模式

需量競價模式

需量競價模式
(電池成本再下降25%)

裝置容量 (MW)

50

50

50

50

50

供電時間

>8小時

5分鐘

8小時

8小時

8小時

燃料

柴油

市電

市電

市電

市電

初始成本(NT$M)

360

400

2693

2693

2070

初始成本單價(NT$/KVA)

7200

8000

53850

53850

41400

單價倍數

 

1

3.5

3.5

2.7

建置時間

4個月

4個月

8個月

8個月

8個月

移峰填谷價差

 

 

232

1341

1341

回收年限

風險預防用,無法回收

11.6

2.0

1.5

若僅考慮儲能系統應用於削尖峰的應用上,其初始價格確實偏高,約需11.6年才能回收,儲能系統是與UPS加發電機的架構是沒有商業競爭力,需整體系統價格再進一步下降。但其若能在缺電的情況下或能與電力公司,簽訂需量競價合約或其它電力尖峰、調頻等其它電力公司的調度措施,以較高的電力單價回售電力公司,較有實用的可行性; 表3以NT$12/KWH的需量競價電費,計算在目前系統價格與未來下降25%電池價格下,其回收年限分別為2年與1.5年,較有可行性評估的機會。或以部份的發電機、CUPS改由儲能系統取代,雖然短期成本會增加,但轉換為風險考量的閑置設備,成為可降低平日尖峰負載的儲能系統,充分利用資本的投資。

結論

儲能系統應該推廣的二個原因:一是在2017年8月15日,大潭電廠因燃料中斷導致大規模停電事故後,各方提出的改善方案以發展再生能源、分散式發電系統為大宗,但其實以目前用電狀況,其安裝時程、推廣進度來看,是緩不濟急的。而電業法於2017年初修法公佈後,要求公用售電業售電的能源配比,是以燃煤電廠30%、天然氣發電50%、再生能源20%規劃。其中,再生能源佔比約不到1.5% (48萬瓩)要大幅提昇至20%,比例如此高的不穩定供電來源,必需配比相對應的備載容量,在烏雲蔽日或風力停歇時,即時昇載發電,不然數分鐘內,就會重演各區停電事故。

二是在2018~2014年核電廠陸續除役,有將近8~12%的供電量(2850萬瓩),需有新的發電廠補足缺口,但電力擴充的計劃仍然充滿變數,尤其是新設電廠的環評。在如此供電緊張的狀況下,發展儲能系統是一條可行,且已有許多成功運轉案例的方向。藉由儲能系統,不論集中使用電網級的大型儲能(可由台電或民間主導),或推廣商業、民間使用小型的儲能設備,都可削減尖峰的用電,延緩、降低發電廠的需求時程。

在台灣現階段,或世界各國,電力儲能系統是發展再生能源必需的配合措施,未來不論是推動大型電網級的儲能,或商業、家庭用的儲能系統,其應用特性提昇電力系統的穩定度,也降低對發電廠的依賴,有助於再生能源的發展,除藉此文推廣外,也鼓勵大家使用,擴大其市場與技術經驗,這是未來一個健康、可靠電力系統的必備技術。

參考文獻

  1. 聯合新聞:電力孤島─電業自由化太危險,北科大電機系副教授羅欽煌;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1973714
  2. https://www.greentechmedia.com/articles/read/aliso-canyon-emergency-batteries-officially-up-and-running-from-tesla-green#gs.OQoUhiU
  3. 聯合新聞:台電沒招─缺電危機還有法寶?北科大電機系副教授羅欽煌;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618053
  4. Eaton Energy Storage - xStorage Home;
  5. Utility Sca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State Utility Forecasting Group Y2013;
  6. Eaton Energy Storage - xStorage Home;
  7. https://www.energystorageexchange.org/projects/2238
  8. 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17/02/as-ca-bill-aims-for-100-renewable-by-2050-utility-starts-30mw-battery-system/
  9. 美國能源部網站:
    https://www.energystorageexchange.org/projects/data_visualization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