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F14P1辦公室環境舒適度調查
2010年底,公共設施服務部對F14P1 O棟三千多位同仁作了一個辦公室環境舒適度調查,經過一個多月的推廣,總共收到931位同仁的回應,表達了他們對各項辦公室環境指標的滿意度。實施如此規模的問卷調查,從問卷的設計、調查資料分析到問題的探究,均煞費心思,總算找出一些現存環境上的問題,特將本次調查始末與分析結果,與大家分享。
調查實施 Survey
調查目的
工作環境的舒適與否,關乎使用者的健康及工作效率,擬經由本次調查找出問題,作為改善工作環境之方向。另外,LEED EB EQ2.1 Occupant Survey 亦有作舒適度調查的需求,本次調查實施後可獲得一分。
問卷對象
F14P1 辦公室有固定座位的同仁。
問卷內容及評等
- 詢問使用者之舒適滿意度,包括溫度、噪音、室內空氣品質、照明、清潔、整體環境等六個範疇。以+3 ~ -3 七個評等表示「最滿意」~「最不滿意」。
註: 與日常評比經驗相對應,本份分析將舒適程度換算為以百分數表示。 - 使用者工號(自由填答)及座位區域,以作個案改善追踨及區域分析。
- 工作空間型態分類(經理、副理、工程師等)及行為分類(靜態至動態)。
- 對溫度的感受及對環境感覺不舒適的頻率。
- 對環境舒適度的建議,本項為開放式問答題,供使用者抒發己見。
問卷
- 使用Employees Online Survey線上問卷調查系統設計問卷,對F14P1O棟辦公室同仁(3,027座位數)發出邀請函,以自由記名方式,回覆其對環境舒適之滿意度。
- 問卷調查實施時間:2010/12/3 ~ 2011/1/ 12,共計931位同仁填答,占全部座位數30.8%,達到LEED EB 所要求之30%回覆率。
調查結果分析 Result
問卷結果分析
整體表現
圖1 各項指標評分及人數分布

圖2 各項平均評分及滿意度分布

為整體而言,各項滿意人數比率均大於不滿意者,且平均評分均大於50分「中立」,顯示平均而言,使用者對各項環境指標尚屬滿意。
分項來看,「清潔」平均評分最高(80.2),「噪音」平均評分最低(56.1)。
各項分別有4~29%之不滿意比率(不滿意區),為本次調查及改善之重點。
以下,將依滿意度由低至高的順序,逐一檢視各項指標的表現,並探究問題、擬定改善策略。
噪音滿意度
圖4 噪音滿意度

本項滿意度為各項中最低者,有29.2%同仁表達不滿意。
經訪談部分同仁,其不滿意原因皆為「同仁講話音量太大」(講電話、討論、喧嘩等),影響其辦公時的專注;午休時間亦有不得安寧之苦。對隔鄰音量太大之情形,則不方便出言制止。此問題如不解決,將影響同仁工作情緒、降低工作效率。
各區域噪音不滿意比率及平均評分(分區圖略)
再分析各區填答資料,得出對噪音不滿意的人數比率及該區平均評分(如圖3),
圖3 噪音評分及人數分布

不滿意「噪音」比率較高區域(>20%者),涵蓋各樓層,顯示此問題之普遍性。
噪音與工作空間類型之關係
為找出噪音問題在何種工作空間類型較嚴重,將噪音評分與工作空間類型作交叉分析(如表1),可看出噪音問題存在於各類型空間,其中尤以「共用封閉空間」(以隔牆獨立區隔之辦公室)最為嚴重,不滿意者達40%,工程師/秘書亦有29%表達不滿意。

噪音問題改善
經由以上分析,噪音問題主要來自同仁交談音量,而辦公室屬多人使用區域,相互音量干擾問題,實難以從硬體方面大幅改善,故擬從同仁之溝通習慣著手,公告宣導同仁在辦公室交談及打電話時,應放低音量,不得喧嘩、儘量利用會議室討論事情、午休時間應保持安寧等。
溫度滿意度
圖6 溫度滿意度

本項滿意度為各項中次低者,有19.3%表達不滿意。
因溫度感受與個人著衣量、體質、空調溫度均有關,故先分析試圖找出較不舒適區域(不滿意比率達該區20%以上者),再依填答者之溫度感受區分其為「過熱」或「過冷」區,作為改善的依據。須注意的是,各區均仍有近70%以上表達滿意,因溫度屬相對之感受,不宜僅依少數人的意見而調整室內溫度,以免合了姑意、不符嫂意。
溫度與環境中行為之關係
本項分析試圖先了解「溫度感受」與「在環境中的行為」是否相關?亦即,感覺「熱」或「冷」者,是否會因為其工作性質屬「動態」或「靜態」,影響其溫度感受。
經由溫度感受與環境中行為的交叉分析(如表2),在感受到「熱」及「溫暖」的使用者中,「安靜地坐著工作」及「輕度動作(走來走去)」均各占相當比率(23%/29%),尚無明顯的差異。同樣,在感受到「冷」及「涼爽」的使用者中,上述比例為18%/17%,亦無明顯差異。因此可推論,在本次調查中,對溫度的感受(熱或冷),尚未明顯受其工作性質(動或靜)之影響。

溫度評分與溫度感受之關係
為了解溫度不滿意者與溫度感受之關係,經交叉分析(如表3),可看出對於溫度表達不滿意者,多數亦表達了感覺過熱或過冷(分占該項溫度感受之比例82%/70%)。

各區域溫度不滿意比率及平均評分(分區圖略)
圖5 溫度評分及人數分布

再分析各區填答資料,得出各區對溫度不滿意的人數比率及該區平均評分,並將該區表達「熱」及「冷」的人數比率與之對照。
問題分析
綜上,本次調查顯示,對溫度的感受(熱或冷),尚未明顯受其工作性質(動或靜)之影響;對於溫度表達不滿意者,多數亦表達了感覺過熱或過冷。故除了分析各區不滿意人數比率外,再分析各區域感覺「熱」及「冷」的比率,差異較大者,可推論各區究係因為「熱」或「冷」造成同仁不舒適。但如該區感覺「熱」、「冷」之比率相當者,則應與個人著衣量或感受有關,暫不須作溫度調整。
溫度問題改善
針對不滿意溫度之人數比例較高區域(>20%者),且感覺「熱」或「冷」比率有明顯差異者(表示過熱或過冷),測量現場溫度,並實施空調系統測試、調整、平衡後,調整空調出風量或溫度。
空氣品質滿意度
圖8 空氣品質滿意度

本項有15.6%表達不滿意。
部分使用者反應意見:悶熱、空氣不流通、出風量小、出風口不夠、灰塵多、異味、坐在空調出風口不適等問題。
空氣品質問題改善
圖7 空氣品質評分及人數分布

針對不滿意空氣品質之人數比例較高(>20%者)、評分較低區域或個案反應意見,觀察現況後,適當調整空調出風量及外氣進風量並解決異味。
照明滿意度
本項(圖9、圖10)有13.3%表達不滿意。
圖9 照明評分及人數分布

圖10 照明滿意度

部分使用者反應意見:室內照明不足、近窗邊應裝設遮光窗簾、燈管顏色不一致等問題。
照明問題改善
針對不滿意照明品質之人數比例較高(>20%者)、評分較低區域或個案反應意見,觀察現況後,適當調整照明或發給檯燈。
整體環境滿意度
本項(圖11、圖12)有8.3%表達不滿意。
圖11 整體環境評分及人數分布

圖12 整體環境滿意度

部分使用者反應意見:增加綠色植物及環境美化佈置、播放音樂、個人空間狹小、與他人共用一個座位等問題。
整理環境問題改善
針對不滿意整體環境之人數比例較高、評分較低區域或個案反應意見,觀察現況後,予以改善。
清潔滿意度
本項(圖13、圖14)滿意度為各項中最高者,有4.1%表達不滿意。
圖13 清潔評分及人數分布

圖14 清潔滿意度

部分使用者反應意見:垃圾桶有異味、灰塵多、地板不夠乾淨、打腊劑味道等問題。
清潔問題改善
針對不滿意清淨之人數比例較高、評分較低區域或個案反應意見,觀察現況後,予以改善。
同仁建議事項
本次調查共收集到二百多項建議事項,內容涵蓋各項指標,限於篇幅,尚無法在此詳列。我們感受到忙碌的同仁們,相當關心每天化了最多時間相處的工作環境,而我們也感責任重大,將承載著同仁們的高度期待,不斷改善辦公室環境。
開放式的題型,讓同仁盡情地表達了對環境不滿的聲音及建議,頗為珍貴。當公共設施服務部收到同仁的意見及建議後,一方面立即著手改善,一方面也將各項改善處理情形,回覆給同仁知悉。
結論 Conclusion
各項滿意度
滿意度依序為:清潔>整體環境>照明>空氣品質>溫度>噪音,各項滿意人數比率均大於不滿意者,且平均評分均大於50分「中立」,平均而言,使用者對各項環境指標尚屬滿意。經由本次調查,了解到「噪音」是目前同仁最不滿意的項目,亟待改善。
環境改善摘要
噪音
採柔性勸導方式,宣導同仁在辦公室交談及打電話時,應放低音量,不得喧嘩。儘量利用會議室討論事情。午休時間應保持安寧。
溫度
針對不滿意溫度之人數比例較高,且明確測量出「熱」或「冷」之區域,調整空調出風量或溫度。
空氣品質
針對不滿意空氣品質之人數比例較高或個案反應意見,觀察現況後,適當調整空調出風量、外氣進風量及改善空氣過濾品質、防止灰塵及異味。
照明
整體檢討照明舒適(考慮工作面照度及窗邊反光問題等)、針對個案需求作改善(如提供檯燈)。
整體環境
考量辦公室佈置,增加綠色植物及環境美化佈置;研究播放音樂之可行性及時機。個人空間狹小問題則待F14P3辦公室興建完成後,應可獲改善。
清潔
使用者所關心的異味、灰塵、地板不夠乾淨等問題,將針對個案區域作改善。地板腊等清潔用品研究改以環保產品,以減少VOC逸散量。
環境舒適度調查
是F14一系列綠建築活動的一環,藉由此次調查,除了能找到環境改善的方向外,經由一次又一次的問卷邀請函及改善意見的回覆,相信對3, 027位工作同仁也具有環保教育的效果:綠建築並不是少部分人做做即可,而是與每一個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切身相關的!
參考文獻
- 環境舒適度調查問卷 ,李魁鵬教授、曹永杰先生提供。
- LEED Reference Guide for Green Building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2009 Edition.
- 2002 Excel 函數與分析工具,楊世瑩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