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Perspectives on Office Greening and Beautification

辦公室環境綠美化觀點

關鍵詞/ 辦公室空間管理、綠美化2環保思維2
Keywords / Office Space Management,Greening And Beautific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nking

「您想擁有什麼樣的辦公環境 ? 」辦公室環境與同仁的工作、生活緊密結合,創新並滿足同仁對於環境的期望與認同,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這些年來,我們從如何有效兼顧員工感受與環境氛圍的營造著手,去建立人與環境的良好關係,及從環保結合環境美化的層面去啟發、影響及感動同仁,最後是積極營造同仁對於社會上弱勢團體的關心與支持,在環境美化的同時也結合關懷與照顧弱勢團體,讓涓滴細流滙成大河,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

文字設定:

前言 Introduction

環境綠化及美化的意涵融合了景觀、空間設計、藝術氣息、節能環保與社會責任等五大元素的結合,形成視覺與心靈對於「綠」與「美」的渴望。諸多研究有提出,常處於美的環境中,個人的表現有時會更正向(Ulrich, 1990; Ulrich & Parsons, 1990)[1],這是基於人類精神上對「美」的需求(Kaplan, R., 1973)[2]。Kaplan, R., & Kaplan, S. (1989)[3],[4]認為人類較偏好美質的環境,其最直接的原因在於美的環境可以給人有愉悅感。所以,當人們處在美質的環境時,能使心靈疲勞逐漸消除,讓煩雜緊張的心情得以獲得沉澱,重新集中精神組織思緒後,進而提昇工作績效之表現。

環境綠美化之思維

我們對於環境綠化、美化的觀點與作為,可從三個面向來談,如圖一所示;首先從組織內部做起,以人為本的精神作為出發點,了解同仁的需求與感受,讓工作環境不再是枯燥無趣,而是融入了生態景觀與空間色彩的藝術之美,兩者的結合營造出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氛圍;其次是人類需求的大幅增加,導致地球的生態持續破壞,當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天災地變不斷,企業又如何能繼續生存下去,因此如何在環境美化的氛圍中加入環保與資源再利用的理念,這又是另一個重點思維,藉由企業本身的貫徹與執行並且教育同仁環保節能的概念,為持續惡化的地球生態盡最大心力;第三秉持著兼顧關懷與照顧弱勢的理念,力行企業社會責任,企業與社會係屬於一個生命共同體密不可分,當社會走向安定與繁榮,企業方能穩定成長持續獲利,而環境綠美化精神才有機會推行到社會的其它角落。

圖一、環境綠美化之思維

兼顧員工感受與環境氛圍營造

綠美化是一種概念、一種意象、一種表徵、更是一種生活,將環境自然化、人性化進而產生舒適感及安全感,讓人與生活環境相互契合。我們利用綠美化的精神進行規劃配置,創造出空間舒適感、景觀美感,並符合人與環境協調的人性化活動空間。好的綠美化環境給人有合適的空間感,建立起人與環境的感情。同時,兼具生態、文化、教育、美學等功能。簡單來說,綠美化的價值與效益和創造出來的氛圍是不可小覷的,辦公室空間是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搖籃,良好的環境與氛圍很直接的能提升員工們生理、心理上的舒適感,進而增進工作的生產力與樂觀進取的態度,我們係從下列的幾個重點來營造環境的氛圍:首先從環境著手,例如F3的陽光藝廊,利用自然的採光與溫和的色彩並搭配藝術作品來相互調和,放鬆同仁緊繃的神經,對情緒和心理層面有相當的益處;而F12P4植生牆與淨化空氣植栽的設置,除了增加空間氛圍的變化與舒適感外,更有提昇室內空氣品質及緩和工作壓力的積極效果;其次在空間中融入藝文元素,在潛移默化薰陶下,不僅僅能陶冶性情,更提升同仁對於美的欣賞與觀察力,如F12P3藝文廊道;最後我們利用既有的廠區空間,在F2&5及F12P4分別設置了英式花園及生態池等不同風貌的綠美化景觀,除了能提供周邊生物一個棲息的園地,更豐富廠區的生命樣態,更藉由建物與自然環境的相互融合,維繫著人與自然的關係。圖二是環境氛圍營造的成果。

圖二、環境氛圍營造的成果

環保思維與環境美化的結合

辦公環境是同仁重要的生活場域,環境美化能讓置身其中的人心情愉悅,經由環保藝術,也讓同仁能主動學習關心生活環境,更發現同仁能自我察覺環境與個人的關係,並去瞭解環境問題。

在環保與藝術交互作用的氛圍中,透過F12P3寶特瓶及傘架裝置藝術的設置,帶來更多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感官刺激,而南科紙捲創意大賽與F3兔年裝置藝術更促使環保與藝術在生活中產生更多對話;在此氛圍中,我們的思維係立足在它的使命與精神,環保藝術的使命是在於透過作品,去啟發、影響及感動同仁作出真正反思,當同仁在這裡看到一些環保概念,並真的在他們內心發生作用時,環保藝術所創造的價值,便遠比使用環保物料本身更具意義,而環保藝術的精神則是要讓同仁意識到,環保是一般人都在時刻參與的行為,要讓人們看到、刺激他們的視覺,才能帶來衝擊。

不論環保藝術或地景藝術,這樣的觀點與作為,你我他都可以為地球盡一分心力。過去我們以有效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及別出心裁的創意,將環保藝術裝置巧妙的運用於不同的空間和角落,也創造及延續了它們生命的新價值,如圖三所示為環保裝置藝術作品。

圖三、環保裝置藝術作品

兼顧關懷、照顧弱勢與環境美化

多年來,我們懷抱著一顆回饋社會的心,致力於關懷及照顧弱勢並兼顧環境綠、美化的整合性作為。在關懷及照顧弱勢方面,我們發動公司性的伊甸文教基金會畫作展售活動,將對弱勢團體的關懷轉化為實際的行動,用行動來支持與肯定作者的努力與付出;將這份愛散播給需要的人,更積極營造同仁對於社會上弱勢團體的關心與支持,創造出另類的tsmc文化。

在環境綠、美化方面,拋棄自掃門前雪的舊思維,將廠區內的環境綠美化成果持續發酵,擴及週遭的環境。每月的清淨家園活動是我們的主動作為,致力維護周邊環境的衛生、道路平整及路樹修剪,除提供安全美觀的環境予附近居民及用路人,亦建立良好的鄰里與社會關係,同時讓環境的整體美延伸至周遭。希望藉由我們的作為來喚起大家對於公共環境的關心,並帶動竹科園區綠化及美化運動,創造一個環保節能、經濟、符合生態平衡的綠美化體系,圖四所示為公益活動縮影。

圖四、公益活動縮影

結論 Conclusion

環境綠美化的種子已在tsmc發芽、成長及茁壯,在我們的細心呵護之下,它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未來除了秉持既有的作為之外,我們將投注更多心力以期達到:

  • 將環境綠、美化觀念與作為融入企業文化中,藉由生活的體驗,讓環保結合綠、美化的思維烙印在每位同仁的心中並且身體力行,這種由個人進而擴及到家庭從而影響社會的擴散效應,方能使環境綠、美化的實際作為得以延伸與持久。
  • 藉由tsmc企業獨特的人文色彩力量去影響其它企業,由原本分散的點慢慢形成一條完整的線,最後創造出結構完整的面,讓小環境的美持續發展成大環境的美。
  • 企業必須依循社會脈動而生,肩負起社會責任儼然已成為企業的使命之一,良善的敦親睦鄰與關懷弱勢也是我們一貫的目標。

環境綠美化並不是口號,也不是只有少數人的責任,而是全體同仁都應該努力的方向,當離目標越近時,我們將會發現生活中的「美」隨處可見、隨處可得。

參考文獻

  1. Ulrich, R. S. (1990). The Role of Trees in Human Well-being and Health, In Rodbell, P. D. eds., Proceeding of the Fourth Urban Forestry Conference(pp.25-30). American Forestry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 C.
  2. Kaplan, R. (1973). Som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gardening .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5(2) , 145-162.
  3. Kaplan, R., & Kaplan, S. (1989).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arby Nature.
  4. Kaplan, R., Kaplan, S., & Brown. T. J. (1989).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 A comparison of four domains of predictor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1, 509-530.
  5. 詹智勝,(2007),景觀空間涵構對景觀偏好與注意力恢復之影響,碩士論文,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台中。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