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Study of Office Curtain Design by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辦公區窗簾使用後評估研究

關鍵詞/ 辦公室設計4、帷幕遮陽、使用後評估2
Keywords / Office Design4,Curtain Shading,Post-Occupancy Evaluation2

公共設施服務部(PUSD)為了探討辦公室「窗簾」對於使用者需求、行為與建築設計間的關係,我們選擇透過使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簡稱POE)方法,藉由訪問、問卷調查與實地觀察來瞭解使用者對建築物的各種看法、調查使用者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如: 噪音、隱密感、舒適感及溫馨感等抽象概念)。經由使用後評估相關的實證研究,並檢驗不同屬性的辦公室使用者之間的可能差異。 在不同面向的實證研究後得到滿意的結論,辦公室窗簾在材質因素內涵中,容易使用與操作、具有隔熱、防燄、防污以及降低光線反射等,是辦公室使用者認為比較重要的項目。在材質上,最受喜歡的窗簾材質依序為布質、鋁質、塑膠質。至於顏色喜好依序為淺色系、白色、中間色系(例如灰色) 。最受喜歡的窗簾型式則依序為羅馬簾-有遮光布、捲簾及羅馬簾-無遮光布。而最受喜歡之材質透光程度依序為80%透光、60%透光、40%透光。 此專案研究中提出使用者對於窗簾型式、材質、透光程度與顏色之喜好,希望對未來辦公室窗簾相關設計與選用等實務上有所助益。

文字設定:

前言

環保與節能一直是企業關注的焦點,隨著時空背景的不同,企業在辦公大樓的規劃上,為兼顧「自然採光」而設的玻璃帷幕,除有效利用自然光外,太陽的輻射熱亦使空調耗能增加及室內靠窗區之舒適感欠佳。對於窗戶所造成之耗能問題,在新舊廠區其內裝隔熱設計並不盡相同,除局部使用隔熱紙外,亦普遍增設窗簾來進行採光與熱隔離。然而在窗戶對於辦公人員之室內環境使用與舒適上之影響,則在近年來才逐漸受到重視。

窗簾除了遮光、隔熱、防焰、防污、隱私的功能考量之外,造型、樣式也是整體搭配的重要關鍵,而窗簾的選擇,除了前述考量外,更需考量人因工程及視覺品質,避免影響同仁的身心健康,例如:同仁的座位背對窗戶,通常會產生電腦螢幕眩光反射的問題。

本研究主要針對為達到節能、隔熱與隱密所裝設之窗簾,對於人員在室內環境舒適性要求與偏好影響進行實際評估研究。基於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

  • 探討使用者對於辦公室窗簾使用後之滿意度因素。
  • 探討使用者對於窗簾型式、材質與顏色之偏好。
  • 提出未來辦公室窗簾相關設計上的參考。

文獻回顧

使用後評估的意義

使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簡稱POE)興起於1960年代中期,主要探究人類行為與建築設計間關係的研究( Preiser, Rabinowitz & White, 1988)[7];而國內有POE一詞的出現,首見李婉婉(1983)所譯的「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A Primer on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1]。關於「使用後評估」之一般性定義,Preiser, Rabinowitz & White (1988)[7]認為POE是「用於認識和改善建成環境使用成效的一種方法」;陳格理(1992)[3]則提出POE為「專指使用中的建築物或環境進行調查研究」。

綜合來說,廣義的使用後評估可以視為對過去所做的努力和決策的一種反省,從增加了解到進一步的改善行動(Rabinowitz, 1975;Snyder, 1979)[8];就狹義方面而言,其觀點多半自建築設計的角度出發,如探究使用者對建築環境的反應,藉以改進類似設計案的決策。

陳格理(1993)[4]認為POE有如下特性:(a)強調使用嚴謹而清楚的研究方法,唯有利用合理而有系統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較有效和可信賴的研究結果;(b)研究的主題包括了與建築環境相關的科技性議題(新材料、新設備、新施工法與能源問題等)、社會性的議題(人的感覺、行為反應和法規等)或經濟性的議題(財務、投資和管理等);(c)強調評估準則的重要,唯有根據較客觀合理的評估準則,才能使評估工作更具公信力;(d)強調它的應用性,也就是它的研究目標多以分析和解決問題為主,使讀者能直接利用研究結果。

綜合上述,POE是一種對建成環境的評估方式,以使用者為主,強調計畫、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等階段後的評估工作,其目的在於使用明確的準則,以有系統的、準確的調查方式來檢視建成環境的問題,並為日後相關設計上的參考。

使用後評估的功能

基本上POE是以系統化的程序及合法的評估方式,對於建成環境的使用進行整體的檢測,強調客觀的立場與方法,對過去所擬定的策略方向進行檢討以做為借鏡,並與當初規劃進行比較,以作為往後修正規劃策略方向的依據。POE最主要的功能在於對人與環境產生正面的影響(Preiser et al., 1988)[7],經由發展適切的設計,避免問題,產生愉快的工作環境及居住環境,提升活動。

陳格理(1993)[4]認為POE功能如下:(a)檢查建築物的使用功能;(b)評量建築設計的品質;(c)檢討建築規劃的內容;(d)確認經濟利益和使用實效間的關係;(e)對新構想實現後的檢視;(f)建築物使用性的調整;(g)對潛在性問題的發掘;(h)對新需求的認定;(i)資料的回饋;(j)增補或修訂設計準則。

使用後評估的方法

使用後評估主要在於探討使用行為與環境空間之關係,可透過觀察、訪談、問卷、或攝影等方式進行,其中最常被使用的即是觀察法。POE是以描述性的方式進行,而不去控制某些變項來實驗,因此POE大都在現地進行研究,POE是用以檢視環境設計對使用者的效果,在蒐集資料時,Barrett(1998)[6]提出以下觀點:(a)使用多種方式比使用單一方式更能完整蒐集到資料;(b)資料蒐集不應侷限在目前情況,未來可能發展也要納入考慮。

POE常用的方法,據Bechtel和Srivastava指出共有14種之多,包括:(a)開放式訪談(interviews, openended);(b)結構式訪談 (inter-view, structured);(c)認知圖;(d)行為圖;(e)日記;(f)直接觀察;(g)參與觀察;(h)縮時照相照片(timelapse photography);(i)連續照片(motion-picture photography) ;(j)問卷;(k)心理測驗;(l)形容詞檢核表;(m)檔案資料(archival data);(n)人口統計資料(引自湯志民,1991)[5]

本研究之名詞解釋

  • 註1 焦點團體法(focus group):係指透過六至十二位參與者針對某特定主題進行自由、互動式討論,以蒐集到比較深入、真實意見與看法的一種質性調查研究方法。焦點團體法的特點,適用於探索性研究,探索較新的研究領域與方向。
  • 註2 Cronbach's α信度:表示問卷題目間的相關程度。所反映的是測量工具的內部同質性、一致性或穩定性。同質性愈高,代表問卷題目是在測量相同的特質或屬性。一般而言,Cronbach's α是各種信度中較為嚴謹的,也是目前採行最廣的一種信度指標。
  • 註3 KMO:取樣適當性量數(Kaiser -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KMO值愈大時,表示變數間的共同因素愈多,愈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 註4 Bartlett's:球形考驗(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Bartlett's球形考驗,若達顯著,表示母體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存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 註5 主成份分析(PCA):對於某一問題同時可以考慮好幾個因素時,我們並不對這些因素個別處理,而是將它們總和起來處理,這就是PCA。
  • 註6 最大變異法:在SPSS中,直交轉軸有最大變異法(varimax)、四方最大法(quartimax)、均等最大法(equamax)等三種。為普遍之因素分析步驟。
  • 註7 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用來試探、描述、分類和分析正在研究中的社會及行為科學現象。通常研究者對其所編製的測驗或量表到底能夠測出那幾個因素仍不清楚,沒有預先提出它們可測出幾個共同因素之研究假設。

計畫方法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以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公司(以下簡稱台積電),竹科廠區(F12P1及F12P3)為研究調查取樣範圍,並根據研究目的進行研究,針對廠區現有窗簾樣式、材質、座位日曬程度、空調分配位置、座位方向進行適用性觀察,其中以靠窗區域(座位配置有面對、背對窗台及有走道區隔)的同仁對於窗簾的重視程度,為本次POE之研究重點。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詳如 圖一所示。

圖一、辦公區窗簾使用後評估研究流程

研究工具

在研究工具的發展上,此研究先根據文獻探討以及專家的意見,擬定與「辦公室窗簾」有關的11項元素,包括:材質、形狀與造型、使用與操作性、風格、色彩、空間感、環保與永續,以及美感等。接著依據這些元素進行實地調查,透過文字、圖面、照相記錄以及PUSD同仁導覽並解說目前使用情形,蒐集研究相關基礎資料。

本研究根據前述調查基礎資料進行訪談問卷設計;問卷由參加實地調查之人員進行設計編製。訪談問卷內容以:「空間美感」、「需求偏好」、「使用操作(目前使用情況)」與「未來選用(預期效果)」等4大因素,設計編製為35個題目之半開放式問卷。實際訪談取樣以隨機及願意接受訪談者為對象,訪談方法以半開放式訪談法並進行錄音蒐集訪談資料。

正式問卷內容包含:(1)基本資料13題 (2)窗簾使用後評估問卷調查題目35題,問卷採Likert五點尺度法(分: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五級)(3)辦公室窗簾型式、顏色、材質與窗簾透光程度之個人喜好程度。

資料分析方法以電腦統計軟體SPSS 17.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SPSS)對「辦公室窗簾使用後評估」問卷的測量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最後進行專家會議,經詳細討論後,達成對於各因素與特徵描述之共識;再根據這些共識,將每一因素予以命名。

因素命名

「因素命名」是根據問卷題目內容與分析摘要內涵予以命名,因素命名依據林清山(1980)[2]提出:因素是心理學上所謂假構(hypothetical construct)的一種,通常係假定一個人之所以得到某一種行為是他內部的某一種假構所造成的;因此,所謂去辨明共同因素或替他取名字,只不過是較有學理的去猜測什麼是導致這些行為結果的內在假構而已。本研究透過二次焦點團體法註1召開專家會議,邀請這些專家參與會議討論及交換意見,將每一因素予以命名。因素命名之內涵如 表一

表一、因素命名

因素名稱

因素1

材質

因素2

企業形象

因素3

空間使用

因素4

隔音

因素5

空間美化

因素6

節能

因素7

遮蔽

因素內涵

- 材質防焰

- 防污(塵)效果

- 阻絕室內外溫度傳導

- 遮陽

- 容易調整與操作

- 降低光線反射

- 隔(吸)音效果

- 可以遮住辦公室內比較亂的桌面或空間

- 可以遮住大樓外比較亂的景觀

- 影響公司企業形象

- 調整不當時會造成辦公室空間雜亂感

- 操作時產生的噪音

- 窗簾開/關的動作

- 影響工作空間/擺設

- 窗簾之間的空隙(造成漏光)

- 減少室外噪音傳入辦公室

- 降低開會音量傳出

- 美化辦公室空間

- 調節辦公室的氣氛

- 遮陽效果好

- 可以降低辦公室的溫度

- 增加保密性

- 遮光性(漏光)會影響簡報之效果

- 環境空氣品質

結果與分析

個人屬性分布狀況

本研究問卷調查之有效樣本共226份,個人屬性分布狀況分別如 表二

表二、問卷調查有效樣品之個人屬性分布狀況

性別

年齡

教育程度

男性

女性

25歲以下

26-35歲

36-45歲

46-55歲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碩士

博士

58.80%

41.20%

3.50%

65.90%

23.50%

7.10%

3.50%

4.90%

24.80%

64.20%

2.70%

133人

93人

8人

149人

53人

16人

8人

11人

56人

145人

6人

服務年資

座位使用時間

辦公室使用時數

1年(含以下)

2-5年

6-9年

10年以上

1年(含以下)

2-5年

6-9年

10年以上

2小時以下

2-4小時

4-6小時

6-8小時

8小時以上

23.90%

38.10%

14.20%

23.90%

58%

32.90%

8%

0.40%

4.80%

2.70%

7.50%

14.20%

70.80%

54人

86人

32人

54人

131人

76人

18人

1人

11人

6人

17人

32人

160人

此一調查量表共計35題,受測者被請求對所有35題均進行「辦公室窗簾使用後評估」,其結果,這35題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註2為:0.928,顯示本量表的信度非常良好,已達「十分可信」的程度。

探索性因素分析

以電腦統計軟體SPSS 17.0對「辦公室窗簾使用後評估」35題的測量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先以KMO註3與Bartlett適用性考驗 註4來檢驗測量變項的相關情形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檢驗結果,其KMO=0.885,表示其適切性「極佳」,而其Bartlett球形檢定之近似卡方分配為3823.245 (df=595),p<0.05,已達顯著水準,表示母群體之相關矩陣中有共同因素,可進行因素分析。經以主成份分析法註5,並以最大變異法註6進行直交轉軸後,共萃取出特徵值大於1的因素9個,這9個因素總共可解釋66.51%的變異量。此一因素分析結果由於所抽取出的因素數目過多,因素結構過於龐雜,有必要在因素數目與整體可解釋變異量之間尋找較佳之平衡點。因此,經檢視各題轉軸後的因素負荷量後,採用逐題刪除的方式,將因素負荷量小於0.5與跨因素之負荷量大於0.4者,以及由單一題目組成一因素者刪除,結果共計刪除11題,以其餘的24題再次進分析。這24題的信度Cronbach's α值為0.893,雖比原先微降了0.035(題目數減少往往會導致信度α值的降低),但仍在高信度的範圍內。另在因素分析方面,經KMO 與Bartlett適用性考驗後發現,其KMO=0.85,表示其適切性「良好」,而其Bartlett球形檢定之近似卡方分配為2357.223 (df=276),p<0.05,已達顯著水準,表示母群體之相關矩陣中有共同因素,可進行因素分析。經以上述方法進行因素分析結果,共萃取出特徵值大於1的因素7個,這7個因素總共可解釋68.57%的變異量。經此過程,不但精簡了測量工具題目的31.43% (35分之11),且精簡結果,其總的可解釋變異量不但沒降低,反而提高了2.06%,且因素數目也從9個減為7個。如此,不僅題目精簡了,因素數目與可解釋變異量之間也達到較佳的平衡點。本研究即根據精簡後的結果(24題,7個因素)進行後續的分析。此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註7結果詳如 表三

表三、「辦公室窗簾使用後評估」探索性因素分析

題號

平均數

萃取因素及其負荷量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因素5

因素6

因素7

2-14

4.159

.757

.039

 

.222

.174

.124

.070

2-15

4.137

.735

.100

.037

.159

.096

.285

.208

2-16

4.199

.734

 

.053

.209

.034

.152

.165

2-12

4.168

.688

.172

.021

.125

.320

.014

.134

2-18

4.221

.625

.121

.084

0

.131

.320

.270

2-19

4.058

.613

.090

.060

.002

.176

.171

.341

2-13

3.836

.588

.143

.056

.538

.118

.145

 

2-5

3.301

.011

.839

.034

.205

.074

.097

.105

2-6

3.261

.094

.835

.130

.210

.008

.093

.072

2-4

3.376

.096

.584

.249

 

.328

.290

.058

2-7

3.513

.105

.509

.320

 

.143

.414

 

2-24

3.235

.091

 

.782

.206

.236

.056

 

2-29

2.929

 

.309

.693

.117

 

.162

.178

2-30

3.199

 

.180

.682

.006

.011

.267

.322

2-26

3.327

.137

.132

.597

.354

.246

 

.005

2-25

3.292

.069

.035

.207

.814

.123

.189

.090

2-33

3.527

 

.201

.175

.749

.102

.075

.366

2-1

3.898

.069

.055

.075

.092

.846

.160

.133

2-2

3.619

.079

.076

.098

.127

.843

.113

.106

2-22

3.717

.113

.114

.052

.153

.096

.876

.052

2-23

3.739

.093

.173

.170

.217

.229

.717

.150

2-31

3.863

.016

.205

 

.099

.325

.122

.742

2-32

3.796

.140

.131

.254

.124

.029

 

.737

2-35

3.863

.199

 

.019

.179

.055

.196

.554

初始特徵值

7.213

2.733

1.679

1.396

1.290

1.202

1.033

平均數*

4.111

3.363

3.173

3.409

3.759

3.841

3.728

可解釋變異量%

14.232

10.043

9.598

8.897

8.706

8.598

8.496

累積可解釋變異量%

14.232

24.275

33.872

42.770

51.475

60.073

68.570

*平均數範圍為1-5。

描述性統計

在5點量尺的「辦公室窗簾使用後評估」評量上,就各題目而言,24題之中,平均數最高與最低的前五名分別如 表四所示。另一方面,就各因素而言,在7個因素當中,平均數最高的是因素一「材質」(4.111),最低的則是因素三「空間使用」(3.173)如 表五。各題中平均數最高的前五名都屬於因素一「材質」;平均數最低的前五名中,除2-25屬於因素四「隔音」、2-6屬於因素二「企業形象」(平均數次低之因素)之外,2-24、2-29、2-30都屬於因素三「空間使用」(平均數最低之因素)。

表四、辦公室窗簾使用後評估重要程度前後五名結果摘要 -各題(n=226)

排名A

各題

題號

平均數B

標準差

1

2-18窗簾容易調整與操作性是重要的

4.221

.656

2

2-16辦公室窗簾之材質能夠阻絕室外溫度傳導是重要的

4.199

.724

3

2-14辦公室窗簾之材質防焰效果是重要的

4.159

.749

4

2-15辦公室窗簾之材質防污(塵)效果是重要的

4.137

.708

5

2-19窗簾可以有效降低光線反射

4.058

.749

20

2-25窗簾會減少室外噪音傳入辦公室

3.292

.876

21

2-6窗簾可以遮住大樓外比較亂的景觀

3.261

.932

22

2-24窗簾操作時產生的噪音會影響工作效率

3.235

.901

23

2-30辦公室窗簾會影響工作空間/擺設

3.199

.904

24

2-29辦公室窗簾開/關的動作會佔用室內空間

2.929

.866

A 總題數共24題,排名按平均數由高至低排序,平均數範圍1-5。
B  受訪者依據各題目之內容各別給分,「非常同意者」給5分,「非常不同意」給1分。

表五、辦公室窗簾使用後評估描述性統計結果摘要 -各因素(n=226)

排名A

各因素

因素

平均數B

標準差

1

因素一 材質

4.111

.559

2

因素六 節能

3.841

.652

3

因素五 空間美化

3.759

.728

4

因素七 遮蔽

3.728

.704

5

因素四 隔音

3.409

.733

6

因素二 企業形象

3.363

.733

7

因素三 空間使用

3.173

.676

A 排名按平均數由高至低排序,平均數範圍1-5。
B 受訪者依據各題目之內容各別給分,「非常同意者」給5分,「非常不同意」給1分。

綜合這些結果可看出:辦公室窗簾在材質上,容易使用與操作與具有隔熱、防燄、防污以及降低光線反射等,辦公室使用者認為比較重要,相反的,辦公室窗簾在開/關操作時所占用的空間及產生的噪音、影響工作空間擺設、噪音阻隔性以及阻隔室外景觀……等,相對的較不重要。

圖二、窗簾形式

在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型式題目,根據描述性統計結果,最受喜歡的辦公室窗簾型式(平均數最低)的前三名依序為:羅馬簾-有遮光布(平均數=2.006)、捲簾(2.255)、羅馬簾―無遮光布(3.503);相反的,最不受喜歡(平均數最高)的是:橫拉式布窗簾(4.263)如 表六

表六、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型式描述性統計結果摘要 -排名

排名A

窗簾型式

平均數B±標準差

n 個數

1

羅馬簾(有遮光布)

2.006 ± 1.212

180

2

捲簾

2.255 ± 1.506

184

3

羅馬簾(無遮光布)

3.503 ± 1.562

161

4

橫式百葉窗

3.975 ± 1.554

160

5

直式百葉窗

4.174 ± 1.634

161

6

橫拉式布窗簾

4.263 ± 1.520

156

A 排名按平均數由低至高排序,平均數範圍 1-6。

B 受訪者將窗廉形式依照其喜好程度排序,以1代表最喜歡,餘類推。

在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顏色題目,根據描述性統計結果,最受喜歡的辦公室窗簾顏色(平均數最低)的前三名依序為:淺色系(平均數=1.635)、白色(2.034)、中間色系(2.454);相反的,最不受喜歡(平均數最高)的是:鮮豔色系(4.288)如 表七

表七、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顏色描述性統計結果摘要 -排名

排名A

窗簾顏色

平均數B±標準差

n 個數

1

淺色系

1.635 ± .784

200

2

白色

2.034 ± 1.058

176

3

中間色系(灰色)

2.454 ± .935

174

4

深色系(黑色)

4.166 ± .815

157

5

鮮艷色系(紅色)

4.288 ± 1.081

163

A 排名按平均數由低至高排序,平均數範圍 1-5。
B 受訪者將窗廉顏色依照其喜好程度排序,以1代表最喜歡,餘類推。

在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材質題目,根據描述性統計結果,最受喜歡的辦公室窗簾材質(平均數最低)的前三名依序為:布質(平均數=1.833)、鋁質(2.038)、塑膠質(2.5);相反的,最不受喜歡(平均數最高)的是:尼龍布質(4.106)如 表八

表八、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材質描述性統計結果摘要 -排名

排名A

窗簾顏色

平均數B±標準差

n 個數

1

布質

1.833 ± 1.105

186

2

鋁質

2.038 ± .969

183

3

塑膠質

2.500 ± 1.132

170

4

麻布質

4.063 ± 1.038

160

5

尼龍布質

4.106 ± 1.085

160

A 排名按平均數由低至高排序,平均數範圍 1-5。
B 受訪者將窗廉材質依照其喜好程度排序,以1代表最喜歡,餘類推。

在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材質透光程度題目,根據描述性統計結果,最受喜歡的辦公室窗簾材質透光程度(平均數最低)的前三名依序為:80%透光(平均數=2.276)、60%透光(2.55)、40%透光(2.649);相反的,最不受喜歡(平均數最高)的是:100%不透光(3.515) 如 表九

表九、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透光程度描述性統計結果摘要—排名

排名A

窗簾顏色

平均數B ± 標準差

n 個數

1

80% 透光

2.276 ± 1.013

185

2

60% 透光

2.550 ± 1.164

171

3

40% 透光

2.649 ± 1.442

174

4

20% 透光

3.276 ± 1.529

163

5

100% 不透光

3.515 ± 1.655

169

A 排名按平均數由低至高排序,平均數範圍 1-5。
B 受訪者將窗廉透光程度依照其喜好程度排序,以1代表最喜歡,餘類推。

差異檢定

為了解「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同一辦公室使用時間」以及「每日辦公室使用時間」這6項個人屬性變項在「辦公室窗簾使用後評估」上所產生的影響差異,本研究進行差異分析。

性別

從性別t檢定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在2個因素上(空間美化、材質)有顯著的差異。在因素一「材質」的檢定結果,女生的平均數明顯高於男生,顯示女生比男生更重視窗簾的材質。在因素五「空間美化」的檢定結果,男生的平均數大於女生,且達統計上顯著意義,意即男生比女生更重視窗簾在空間美化的功能。性別檢定結果達顯著之因素請參閱 表十

表十、性別t 檢定結果摘要

因素

性別A(平均數B ± 標準差)

Levene檢定

顯著性C

t 檢定顯著性

(雙尾)D

比較

男 (1)

女 (2)

因素一

材質

4.031 ± .602

4.227 ± .47

.138

.009

1 < 2

因素五

空間美化

3.88 ± .762

3.586 ± .732

.528

.003

1 > 2

A 性別:1男n=133;2女n=93。
B 平均數範圍 1-5。
c Levene檢定結果若顯著,則不假設變異數相等,否則假設變異數相等。
D t 檢定顯著性(雙尾)p值小於.05,表示差異達顯著。

其他個人屬性變項

「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同一辦公室使用時間」以及「每日辦公室使用時間」等個人屬性變項在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無顯著差異。

結論

在此次的專案評估研究中,使用了工程統計手法來分析問卷的結果,諸如採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描述性統計,此二項統計手法亦同時應用到KMO與Bartlett適用性考驗、主成份分析法、最大變異法及5點量尺法,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功用,係將因素、題目的數量化繁為簡,再以描述性統計針對各因素題目進行平均數最高與最低排名,讓研究結果更客觀、更有科學根據,並且證明實驗樣本的可信度趨近於實驗母體結果。

「辦公室窗簾之使用後評估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 辦公室窗簾在材質因素內涵中,容易使用與操作、與具有隔熱、防燄、防污以及降低光線反射等,是辦公室使用者認為比較重要。相反的,辦公室窗簾在開/關操作時所占用的空間及產生的噪音、影響工作空間擺設、噪音阻隔性以及阻隔室外景觀等,相對的較不重要。
  • 在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型式,最受喜歡的辦公室窗簾型式的前三名依序為:羅馬簾―有遮光布、捲簾、羅馬簾─無遮光布;相反的,最不受喜歡的是:橫拉式布窗簾。
  • 在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顏色,最受喜歡的辦公室窗簾顏色的前三名依序為:淺色系、白色、中間色系(例如灰色);相反的,最不受喜歡的是:鮮豔色系(例如紅色)。
  • 在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材質,最受喜歡的辦公室窗簾材質的前三名依序為:布質、鋁質、塑膠質;相反的,最不受喜歡的是:尼龍布質。
  • 在個人最喜歡的辦公室窗簾材質透光程度,最受喜歡的辦公室窗簾材質透光程度的前三名依序為:80%透光、60%透光、40%透光;相反的,最不受喜歡的是:100%不透光。
  • 整體而言,不論男生或女生皆認為辦公室窗簾材質之「材質防焰」、「防污(塵)效果」、「阻絕室外溫度傳導」、「遮陽」、「容易調整與操作」、「降低光線反射」、「隔(吸)音效果」等比較重要。男女性別差異檢定結果,在7個因素中,有2個因素達顯著程度,以「空間美化」而言男生比女生更重視此項目;而以窗簾的材質而言,女生比男生更重視窗簾材質。
  • 「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同一辦公室使用時間」以及「每日辦公室使用時間」等個人屬性變項在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無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 李婉婉譯,「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Zimring, C. M. & Reizenstein, J. E., "A Primer on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建築師,9 (11),第33-38頁(1993)。
  2. 林清山,多變項分析統計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適用,東華書局,台北,第387頁(1980)
  3. 陳格理,「現階段建築環境用後評估研究工作的檢討」,空間雜誌,台北,31期,第52-56頁(1992)。
  4. 陳格理,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捷太出版社,臺中(1993)。
  5. 湯志民,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五南,台北(1991)。
  6. Barrett, P., Facilities Management-Towards Best Practice. Blackwell Science Ltd. (1998).
  7. Preiser, V., Rabinowitz, H. Z., & White, E. T.,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Prentice-Hall, Inc (1988).
  8. Rabinowitz, H., "Building in the Stud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1975); Snyder, J., "Architectural Research," VAR.N.Y. (1979).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