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志工在台積電綠園區所扮演的角色及效益
Keywords / Ecological Green Park,Corporate Volunteer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企業透過志工提供的志願服務,是許多公司機構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策略,而台積電節能志工及生態志工就是實現其綠色環境教育的重要一環。本研究透過已執行的節能專業與設施安全實務經驗、服務鄰近區域學校協助其改善能源效率的範例、綠化工程生態園區的開放,分享豐富的生態環境與知識給偏鄉孩童、鄰近學童,進行具有教育意義的生態探索之旅等活動。除了討論台積電企業志工參與綠色企業社會責任外,同時探討志工活動的運作機制,特別是台積電節能與生態志工相關活動對於綠色園區發展所達成的環境教育效益。此外,從公司內部問卷調查結果也確認員工都能認同公司綠園區發展的承諾,不論是志工執行綠色行動的績效,或是內部員工對企業志工的正面評價,都印證台積電響應綠色城市的環境關懷行動過程中,善盡標竿企業應有的參與及示範責任,而且企業志工的活動也值得產官學研各界共同推廣。
前言
近年來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嚴重衝擊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賴以為生的地球資源也逐漸耗竭等危機之下,如何兼顧經濟發展卻不影響或降低未來世代追求生活品質的能力,成為急需解答的重要問題。現在的環境問題已不是少數專家就能解決的,與其追究過往不當的開發與錯誤政策,更重要的是人人對環境有正確的認識及當下落實綠色環境的行動!
從台灣的社會現況與國際的發展趨勢顯示,政府的資源有限,民間的力量無窮,而民間的力量則須仰賴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參與。管理大師杜拉克指出,二十一世紀若要使社會健全運作,必須透過社會福利事業(非營利組織)的建立,才能應付人類的需求(陳定銘,2005)。非營利組織的經營不以利潤為導向,而是社會使命的凝聚和驅動力。因此,資源大都來自於社會大眾或企業捐款,而志工參與就是非營利組織的重要人力資源,志工不受報酬利益吸引的熱忱,展現個人志願服務的興趣,才得以支持非營利組織的正常運作。
台積電將關注全球環境保護趨勢視為己任,倡導綠色願景從廠辦綠建築到綠園區的營造,持續擴展到綠色城市及綠色製造的國際標竿。並於2006年啟動綠色力量,以追求永續成長為策略目標,除了致力於技術創新的卓越製造外,廠區環境品質兼顧生態、生活與生產的三生平衡,並同時在文化素養納入保育、復育及教育的三育發展。整體來說,綠建築標章認證只是自我要求的基礎規範,綠色行動才是永續綠環境的具體實踐。
此外,公司與外界學術單位、政府環保機構及高科技同業等單位積極分享交流,甚至打破商業競爭的疑慮,號召『企業永續論壇』,廣邀國內企業共同加入,互相觀摩切磋專業知識與經驗,將綠色環境視為公共資產,共同努力愛護地球,為後代保留美好的環境資源。不僅公司政策朝向環保節能發展,對內也將綠色思維植入員工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除了節能減碳的觀念宣導,綠建築建構與活動交流、辦公室垃圾分類與定期資源回收做公益的實際作為外,公司社團也成立節能志工及生態志工,目的是透過企業志工專業知識與經驗的服務以及與學童互動的生態導覽,將台積電的綠色思維推廣到員工眷屬及鄰近區域學校社群,希望能影響更多人重視地球的自然資源。
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志工服務提升公司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形象,以及透過節能志工、生態志工與綠建築參訪的運作機制,了解公司永續環境的綠園區的執行效益。除了回顧文獻資料來佐證企業志工與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性,也採用員工問卷調查來瞭解本公司志工執行機制,與志工在綠園區之環境教育上所達成的效益。
圖一、持續推廣科學教育的導覽志工

文獻回顧
企業志工發展趨勢
志工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或是基於法律上的任何責任而進行該工作,完全是以服務他人為終極目標(曾華源、曾騰光,2003)。就國際的志工發展來看,美國於1973年所提出的志願服務法案(Domestic Volunteer Service Act)統籌規定各項志願服務與社區服務方案;日本在1945年也有青年層的志願服務活動,而始有志願服務的名詞;對英國人而言,志願服務基本上就是一種社區參與,重在個人無酬為他人服務的精神。美國學者Ellis & Noyes (1990)對志願服務的定義為,在一個民主社會中,投入志願服務工作是公民參與的具體表現,這不僅是一種國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也是一種社會使命的實踐(陳定銘,2005)。由於志願服務的效益在世界各國逐漸發酵,聯合國於2001年訂定「國際志工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Volunteers,簡稱IYV),希望各個國家能具體落實志願服務無國界的精神,從此影響世界各國政府積極推展志願服務。
我國內政部為發揚志願服務美德,使投入志願服務工作之國民力量做最有效之運用,進一步促進社會各項建設及提昇國民生活素質,特於2001年制定志願服務法。目前台灣的志工類型,十分多元化,橫跨各種領域、性質。根據國內衛生福利部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台灣志工人數佔台灣總人口的15%左右,服務範圍遍佈各政府機關,例如:社會福利、醫療保健、教育文化、消防救難、交通安全、體育休閒、檢察矯正、司法保護、環境保護、消費者保護、稅務戶政…等,且根據相關法律規範,各部會在招募志工時,都必須在召募、宣導、訓練、督導、福利、獎勵、聯絡網絡等制度上建立明朗且合理的管理體制(內政部,2001)。
近幾年來,許多企業經由企業社會責任的自我期許,從事公益活動並鼓勵員工共同參與社會志願服務工作。「企業志工」一方面可創造社會福祉,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公司的企業形象。因此,「企業志工」是由公司管理策劃的志願服務工作,運用公司的資源及管理規劃,鼓勵員工或眷屬共同參加公司的社會服務活動。
企業志工運作效益
事實上,隨著社會發展的脈動與變遷,公司的經營已不僅侷限於經濟獲利,也能夠影響社會福祉的推動。企業基於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除了考慮自身的財政和經營狀況,也要加入其對社會和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的考量,並且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由邁阿密大學的兩位教授William B. Werther, Jr.與David. Chandler所著作的:「策略的企業社會責任-全球環境下的利害關係人」(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akeholders in a Global Environment)便明述策略性企業責任融入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胡憲倫,許家偉、蒲彥穎,2006)。企業擬訂行動方案達成公司社會責任目標,滿足社會的期待,是內部能力的肯定;善用企業獨特的專業與技術,讓社會與經濟發展同時獲益,並滿足企業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是提升企業外部競爭力與機會。當內部能力與外部機會的策略配合,讓企業發展實現股東價值,將能使公司穩定朝向成功願景邁進 表一。
對公司 |
對員工 |
對社區/社會 |
---|---|---|
增進公司形象和社會聲望 |
增進個人能力和事業發展潛能,增加工作以外的社會經驗 |
改善社區的生活品質、找出社區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
增進團隊能力、公司士氣、認同、向心力、忠誠和工作表現 |
增加不同部門和不同職位工作以外的互動 |
增加社區內的才能和生活動力,增加社區志工人數,建構社區人才資源網 |
增進公司競爭力,吸引優質員工加入 |
改善員工的工作效率、加強團隊精神、個人信心、社會和人際關係 |
將有效人力和資源從企業的市場資源轉運用在公共領域和社會建設 |
資料來源:邱貴玲、巫瑩慧(2005),企業志工發展趨勢研究。 |
企業志工的好處可以從公司企業、員工本身及社區/社會三方面來分析,從公司層面可以提升公司形象具有行銷的直接效益,從員工的角度可以增進人際關係與個人成長的機會,從社區或社會的層面則可以獲得更多資源幫助社群發展,改善環境品質。邱貴玲、巫瑩慧於企業志工發展趨勢研究中提到,聯合國志工部門於2004年的調查顯示,企業推動企業志工活動,是低成本的社會企業責任實踐,但卻也是行銷公司策略的最佳執行方式。此外,國際志工協會2012年首次頒發IAV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Volunteer Effort)全球企業志工獎項,也進一步衡量企業志工服務對企業、社區、員工的影響,經由各項質化及量化指標說服企業,員工參與志工服務有助於企業向心力及工作滿意度。
台積電企業志工的現況
志工社理念
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是「讓社會更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是台積電長期對社會大眾回饋與服務的使命,而志工服務則是企業社會責任重要的一環。台積電志工社在社長的帶領下,秉持「選定主題、長期投入」的宗旨,鼓勵同仁做快樂、有智慧的志工活動,從生態環保、節能推廣、社區營造、弱勢關懷等面向,結合公司資源與同仁的熱情,舉辦深度且多樣化的公益活動,並廣邀台積電企業及關係企業之員工與眷屬加入服務,自2003年「導覽志工」 成立以來,又陸續增加了 「導讀志工」、「節能志工」、「社區志工」、「生態志工」以及「廠處志工」,並建立「台積i公益」的內部公益平台網站,透過志工社的各項活動,積極擴大企業參與社會服務的層面,讓同仁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透過知識的傳遞與啟發,希望能讓社會大眾對於所處環境更加了解,啟蒙未來主人翁,期待產生改變社會的力量,基於對地球環境的重視,與追求永續發展的企業使命,展現綠色執行力,於是公司在2008年取得台灣第一個LEED綠建築黃金認證後,陸續成立「台積節能志工」以及「台積生態志工」,藉由相關志工活動啟動綠色新關係,將台積綠園區發展的信念傳達給更多人認識,期盼能持續帶動響應永續環境的風潮。本文從環境教育推廣的直接相關性,特別介紹節能志工、生態志工及綠建築參訪的運作機制,讓更多人瞭解志願服務工作的活動內涵,以及企業志工為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所達成的環境教育績效。
綠園區環境教育的志願服務
節能志工
台積節能志工成軍於2008年,組織一批擁有機電、節能知識專業的夥伴擔任志工,讓他們走進校園。先從鄰近的學校開始做起,提供專業的電氣安全檢查,甚至更進一步作節能診斷,提供學校節能省電的建議。任務執行從學校冰水主機、游泳池、餐廳、便利商店、教室、各項用電設備的全面點檢,節能志工們以台積電做事的認真態度來志願服務,一點也不馬虎,如 表二。
表二、作業流程

節能志工用紅外線儀器檢查電力安全性 圖二,更換裸露龜裂的電纜頭,確保安全無虞,並減少電器設備老舊耗能問題;提供用水、用電的節能措施之建議;從環保工安的角度提醒學校注意安全衛生問題,協助提供相關評估與改善提案給學校參考。通常,節能志工會和學校進行幾項作業流程,不過,有些學校因距離較遠,服務期間的電話連絡及e-mail往返就需花較多時間溝通。
圖二、節能志工到學校現勘


節能志工成立初期從新竹地區高中開始服務,爾後擴展至台中及台南等地區,一般國小則以節能教育為主,配合電盤紅外線檢測以及寓教於樂的活動安排,教導小朋友環保節能的觀念灌輸;而高中視學生上課情況,加強實驗室緊急安全器材櫃內容物使用教學,讓學生做實驗能注意安全防護。目前已進行22所學校之節能志願服務,約有50位節能志工持續為節能環保盡心盡力。
生態志工
台積電生產園區堅持依循綠建築的精髓,在廠房景觀設計導入生物多樣性的環境,將生產、生態與生活共生的環境發揮極致;開啟台積綠園區的大門,引領綠色製造的時代潮流,希望產業界與政府單位能共襄盛舉營造台灣的綠色契機。
台積電中科十五廠自廠區建構以來就朝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園區規劃,並與科博館植物園胡維新博士合作台灣原生種植栽復育工作,也陸續請教中興大學張正博士台灣百合復育、清大林南忠老師生態環境專業知識,以及多位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關於生態復育的看法,配合公共設施服務部的環境維護,逐步向科技廠房與生物共存共榮的園區而努力。於是,2012年台積電中科成立生態志工社團以及南科台南水雉生態園區導覽 圖三,號召對自然生態有興趣的同仁,共同參與生態解說服務;隔年竹科也招募生態志工以廠區環境與復育過程做介紹。
圖三、生態導覽活動


生態志工於加入之初都必須先參與志工教育訓練,先熟悉認識所在廠區之生態環境,以及相關執勤規範,當年度還會邀請生態專家帶領志工進行在職訓練,充實志工的專業知識。自成立以來,定期邀請台中區多所學校完成廠區生態參訪之旅,讓學童藉由與導覽員互動過程對晶圓製造、生物物種與生態環境有初步認識;而竹科與南科廠區的生態志工也配合廠區環境設施,調整安排生態彩繪活動或節能教育的趣味問答活動,讓小朋友的校外教學活動在台積的生態園區中也能獲得環保節能方面的知識。
綠建築參訪
台積電身為綠色製造的領導者角色,不斷精益求精。自2000年成立綠色工廠委員會以來,全公司總計推動228個環境保護計劃,除有效降低每單位晶圓面積的能源、水使用量及廢棄物產生量外,也為公司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並於2012年成功完成全球唯一兼顧綠色製程(節能、節水、減廢、污染預防)、綠色交通、勞工健康、週邊生態、企業社會責任之全方位綠色廠房認證系統。
因此,綠建築的參訪活動是由新廠工程團隊協同節能志工與生態志工共同合作 圖四,開放產業界或各機關團體對於環保節能及綠建築建構有興趣的團體來參觀交流,希望能將公司的相關經驗分享給社會大眾,透過綠建築的實務經驗、節能省電的專業知識及生態盎然的環境參觀等活動安排,除了有機會與不同產業及機關團體人士的溝通交流外,也得以督促公司內部相關單位的長期努力維護經營,以持續引起更多企業及群眾的迴響,達到綠色製造MIT(Made in Taiwan)的願景。
圖四、綠建築參訪


綠園區推廣的效益評估
執行成果記錄
公司新建廠房除自我要求達到綠色建築、節能環保等標準外,透過相關志工活動可與區域學童和居民正向互動,帶領國家未來主人翁認識晶圓製造過程、應用及生態環境教育等,點燃學生對於科學、生態教育的興趣。透過交流活動,誘發小小科學種子及正確的生態保育概念在學童心中發芽,同時也做好敦親睦鄰的企業社會責任,並讓綠園區成為環境指標。事實上,經由節能志工服務、生態導覽活動以及開放綠建築參訪的經驗交流,公司的企業志工其實已達總服務人數超過6600人次的環境教育推展,節能超過628萬元的經濟效益。
節能志工效益
台積電節能志工協助各級學校於節能方面提出評估與改善計畫,初期的服務範圍僅新竹地區兩所高中,民國102年業已將服務據點擴展至新竹、台中、台南及澎湖(例:澎湖科技大學)等地區,並已持續投入超過2,000小時的服務,協助電費達560萬元,佔各項節能的89%,如 表三。
表三、節能志工服務學校及效益統計

生態志工效益
- 竹科─截至民國103年9月止,共邀請了新竹地區十所小學超過290名師生進行廠區生態探索之旅,透過寓教於樂的互動式環境教育課程,認識廠區週遭栽植之台灣原生種植物。
- 中科─截至民國103年9月止,邀請了十一所小學,已有379名師生到十五廠參訪,共同體驗台中廠區之美,透過現場生態環境解說以及投影片資料的活動教學,向師生們傳達生態保育的理念,如 圖五。
圖五、生態導覽之師生留言
綠建築參訪效益
台積電主動與外界分享綠建築、節能省水經驗,配合政府政策,結合產、官、學、民推動各項低碳活動,並協助對此有興趣的企業,至台積公司現場進行參訪;以2013年而言,共有47個外部團體進行參訪,計1,749人次,自民國96年以來已累計超過7,344人次進行綠建築參訪與節能省水技術交流,如 圖六。
圖六、台積電綠建築參訪統計

台積電志工的參與動機及效益問卷調查
除了前述台積電志工的運作所達成的環境教育實質效益外,本文也透過公司內部問卷調查瞭解志工服務對於提升公司企業形象及推廣綠園區效益的相關性,並佐證文獻資料所提及企業志工對於公司及員工的正面影響。
問卷結果與分析
此次問卷調查包含各廠區(包含竹科、中科及南科)參與志願服務之員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350份。此問卷內容包含四大項,分別為基本資料、參與志工服務的動機 表四、志工活動經驗對於個人自身的助益及收穫及志工活動對台積綠園區之效益。本問卷調查採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員工的基本資料包含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工作性質及參加志工項目,結果並無明顯差異,所以在此不多作說明。
參與志工服務動機(複選題) |
次數 |
百分比 |
---|---|---|
發揮愛心、回饋社會 |
180 |
28.5 |
可學習新知 |
129 |
20.4 |
結交新朋友 |
122 |
19.3 |
對志工服務有興趣 |
120 |
19.0 |
成為台積志工是一種榮耀 |
65 |
10.3 |
主管要求 |
16 |
2.5 |
志工參與服務動機最多的是發揮愛心、回饋社會,可見同仁在行有餘力還是希望能從事志願工作為社會服務,所以,企業志工正好可提供這樣的平台讓同仁方便參與。
問卷結果與討論
台積電志工活動經驗對於個人增廣見聞、自我價值肯定、獲得他人認同等8項題目普遍都能獲得認同,平均數都超過4分(認同) 表五,特別是「體驗到不同的生活經驗,增廣見聞」是最被員工認同的自身效益,與文獻資料吻合。
個人效益 |
平均數 |
標準差 |
排序 |
---|---|---|---|
體驗到不同的生活經歷,增廣見聞 |
4.36 |
.608 |
1 |
肯定自我價值,提升自我形象 |
4.30 |
.634 |
2 |
可獲得他人的認同,提高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及信任 |
4.25 |
.666 |
3 |
調劑身心,使身心獲得放鬆及快樂 |
4.24 |
.630 |
4 |
可擴展自我的人際關係,有助工作專業與發展 |
4.23 |
.654 |
5 |
能滿足個人求知慾,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 |
4.23 |
.649 |
5 |
舒展身心,鍛鍊體力,維持良好健康狀態 |
4.20 |
.676 |
6 |
無形中發覺自身的專長與潛力,而獲得工作以外的成就感 |
4.15 |
.646 |
7 |
志工活動對台積綠園區發展之效益的各題平均數也都超過4分(認同) 表六,可知員工普遍認同參訪活動的引導,可讓外來訪客更了解台積電對生態環境的保育與重視,進而影響更多人,共同為環境保護與社會永續盡一份心力;志工服務對於台積電社會形象有正面加分效果,也都能獲得內部員工的認同,並與國際志工協會調查結果一致。
綠園區發展效益 |
平均數 |
標準差 |
排序 |
---|---|---|---|
舉辦參訪活動,可讓外來訪客更明瞭台積電對生態環境的保育與重視,進而影響更多人,共同為環境保護與社會永續盡一份心力 |
4.42 |
.627 |
1 |
志工服務隊於台積電社會形象有正面加分效果 |
4.39 |
.594 |
2 |
透過志工服務,可傳遞台積電綠園區的建築特色及與生態共生的理念 |
4.34 |
.669 |
3 |
經由志工服務,讓人更明瞭台積電從綠廠房到綠園區的綠色承諾,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綠足跡的實踐 |
4.34 |
.660 |
3 |
志工服務讓個人與公司組織共創永續發展,進而可喚起更多人愛護地球的永續之心,擴大綠色行力的力量,讓綠色足跡蔓延滋長 |
4.33 |
.671 |
4 |
員工參與志工服務,有助於提升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與認同感 |
4.29 |
.689 |
5 |
註:1=非常不認同;5=非常認同。 |
結論
台積電的企業社會責任是『經濟、環境、社會』面向的永續作為,凝聚出公司與客戶之間更強的信任、並提高員工的滿意度、改善社會和自然環境,並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公司在經濟層面的貢獻及社會關懷的作為,已是眾所週知的事實;在環境教育層面的努力,持續推動全公司的溫室氣體盤查與減量,同時亦推動產、官、學合作進行氣候變遷之調適因應,包括洪水與旱災風險評估與強化防洪、抗旱等措施,有效節省能源、水資源,促進廢棄物減量或再利用,以減少成本浪費,積極打造三生三育融為一體的綠色園區,走向綠色永續的承諾。
再者,「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從環境和自然資源角度提出關於人類長期發展的模式和期許,也是當代社會追求整體發展的核心概念。利用教育的方式對社會大眾傳播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使其體認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是密不可分的關係,才能讓環境問題從根本觀念改變做起。即使環境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潛移默化的力量卻是不容小覷的,如果可以短時間內讓更多人瞭解環保節能與綠色生態的重要,地球環境的修復才能更有效率。所以,公司努力耕耘綠園區環境教育推廣,除了幫助對綠建築有興趣的企業可縮短學習曲線外,也透過志工社活動傳達環境永續與節能減碳的觀念予以學童及社會大眾。
綜上所述,從志工活動運作機制所展現的成果及內部問卷調查結果都可驗證,台積電企業志工扮演的角色,不僅在公司內獲得員工認同並滿足員工的自我成長與價值肯定,也為社群環境教育提供實質經濟效益與知識推廣,同時為公司永續綠色脈絡的企業社會責任盡一份心力,可見,企業志工政策值得繼續推動。未來,從企業志工長期發展的期許,可加強志工專業能力的持續培育,所以,公共設施服務部也將協助台積電志工申請行政院衛生環保署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資格,希望透過中央主管機關的認證,強化公司長期為環境教育而努力的決心,屆時勢必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投入以及相關專業師資配置,以協助整合公司這幾年發展綠園區的專業智能、環境資源及經營管理等相關經驗,持續提供具有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且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之綠園區,讓更多的社會群眾一起來參觀學習並共同響應綠色環境的關懷,實現綠色城市的理想。
參考文獻
- 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資訊網,
http://vol.mohw.gov.tw/vol/index.jsp - 內政部,2001,志願服務法。
-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
- 陳定銘,2005,非營利組織志工發展之析探。
- 孫韻惇、尤碧霞,2005,志工的社會價值分析。
- 邱貴玲、巫瑩慧,2005,企業志工發展趨勢研究:各國政策比較及國內、外企業志工個案探討。
- 胡憲倫、許家偉、蒲彥穎,2006,策略的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永續發展的新課題。
- 林麗華,2011,談大臺中如何整合及提升愛的力量─志工之探討。
- 中華電信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08。
- 台積電http://www.tsmc.com.tw/chinese/default.htm
- 特別感謝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文理學院侯錦雄院長及休閒遊憩系顏宏旭教授協助資料分析與寫作指導,以及PUSD郭淑萍的員工問卷調查。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