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科湖賓雅舍前方綠地公共藝術景觀營造 圖片來源/熊の日々、偶々
Combine and Apply Taiwan Southern Science Park and TSMC's Public Facilities to Establish a Humane & Public-friendly Park

結合台南科學園區與台積電之公共設施發展應用 - 建立友善的人文園區

關鍵詞/ 人文園區、公共設施、生活機能
Keywords / Humane Park,Public Facilities,Living Functions

台南科學園區為南台灣的高科技工業重鎮,除了工業生產外,更考慮了人文、藝術、環保、生活的元素,因此在公共設施的應用不同於以往的傳統工業區,無論是無縫接駁的大眾運輸或是綠建築、節水節能、碳足跡認證及公園綠地等以及文化藝術的特色,都希望結合園區內及科技公司的公共設施來打造人文、藝術、友善的景觀園區。台積電廠區的設計則更是考慮如何融入周遭的原生環境,以及結合科學園區公共設施,平衡科技生產與人文環保的共存,例如綠色工程、公共藝術、生態景觀、生活休閒,使得台南科學園區的文化,不僅是高科技生產的核心,更是人本的原點,建立友善的人文園區,讓人們回歸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文字設定:

前言

台南科學園區發展至今已近二十年,在園區各高科技廠房蓬勃發展時,相對帶起周遭地區之人文發展。因此,為提高民眾之生活環境、人文素養及生活品質,現今已於園區內設置各公共設施及生態景觀,並持續推動各項設施之結合及發展,然而最早進駐台南科學園區的台積電,也在這段期間伴隨成長茁壯,透過不斷進步、提升對環境、人文的關懷,藉由與園區相輔相成的結合,期望能打造富有科技、學術、教育、人文氛圍的友善景觀園區。

南科生活綠設施的現在與未來

由週邊鄉鎮進入到南科台南園區,視覺豁然開朗,寬敞整齊的道路系統、兩旁綠帶綿延至視線的盡頭,座落在道路兩旁的建築物,也沒有都市或工業區緊園區特定區的都市開發二方面。

為使園區內能提供區內員工更優質的生活機能,管理局團隊積極建構區內商圈的形成,目前已有PARK17、健康生活館、社區中心、商務會館等四大商圈,引進19家服務業,包括室內運動場、游泳池、餐飲、托兒、安親、才藝班及便利商店等,提供宿舍區及園區員工生活機能服務 圖一

圖一、台南園區生活地圖

園區周邊已規劃2,244公頃的科學園區特定區都市計畫,其中已規劃了長期南科台南園區及樹谷園區發展後人口聚集之生活需求機能,包括生活服務區、住宅區、學校、公園綠地等,目前台南市政府已因應居住需求,優先開發了東側的住宅區,未來將依循使用需求而逐步開發特定區的設施,使園區產業發展具有充分的生活機能。

人文藝術

「生產」、「生活」、「生態」三項並重的優質園區是南科發展的目標,然而環境的規劃建構的藍圖,則是期許能發揮南部區域特色,推動環境保護、綠建築及人文藝術,打造南科成為一個「清潔生產、舒適生活、豐富生態」的綠色園區。

人文藝術的推動是管理局重要業務推動的主軸之一,除了從建設優良品質的公共設施外,南科自98年起推動園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以分期分階段方式執行,到目前已完成小黑系列、傾聽草原的聲音、高文典冊、互生共榮、我們將再向前飛行等等33件(組)作品,放置於園區宿舍、行政中心、公園等主要的公共空間,使作品融入園區生活環境中,創造出獨特而富有文藝氣氛的生活空間。

為創造南科永續經營特色,而推動藝術全區化計畫,除廠房建築外觀藝術化外,於各項公共設施新建、維修時,於設計手法上同時納入藝術化的元素,例如水塔藝術拉皮、廁所藝術彩繪、規劃變電箱藝術化等,提昇公共環境的品質及附加價值,成為具文化藝術特色的科學工業園區。

今年起,除了即將完成以「創意」為題,期待以文化藝術之創意,宣示未來園區發展將以「創新創業」為主軸的「創意專區」公共藝術設置案八件作品設置外,更積極推動藝術全區化,計畫中引領園區廠商參與投入公共藝術設置,以一個容易依循又具備廣義詮釋權的命題,引導出藝術全區化的推動方向,透過藝術作品詮釋園區個別產業發展的背景及條件,意即「說一個南科的故事」為主軸,推動園區廠商進行環境藝術化建構,未來園區藝術作品不僅可以反映園區歷史或產業特色,更創造南科產業與環境融合的獨屬意象 圖二

圖二、說一個南科的故事-我們將再向前飛行(102 年設置)

 
 

此外,位於園區堤塘湖畔的新港堂文化館、已動工興建並預計於105年開館的史前博物館南科館及樹谷園區的生命科學館,都將使南科特定區呈現出獨一無二,極富濃厚文化內涵的生活環境。

綠色交通

南科台南園區開發後,為利於產業的物流及人流運輸,除園區內的道路建設外,亦對園區周邊主要交通網絡與地方政府合力共同進行全面的整治及興建。

若以園區的面積及開發的比率計算,當園區土地完全使用後,估計園區可能有近十萬名員工數,目前台南園區員工數已達6萬7千餘人。所以,在有了便利的交通網後,管理局為了規劃管理每日達數萬車次進出園區所造成的交通衝擊,且推動節能減碳的環境保護目標,開始規劃及策動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建置。

從早期將台南興南客運公車行經路線引入園區設站及促成興南客運於園區設置直達台南高鐵站公車後,99年2月管理局自籌辦理的台南園區南科免費巡迴巴士正式加入提供園區內商旅運輸運服務 圖三,直到100年7月臺鐵南科火車站營運,提供園區員工進出園區的無縫接駁大眾運輸服務架構終於完成,至目前南科巡迴巴士累計搭乘人數已超出105萬7千人次,相當於減少2,993公噸排碳量。

圖三、南科免費巡迴巴士提供園區內商旅運輸運服務

除了節能減碳的大眾運輸系統外,台南園區早在開發之初,已於園區內置入了一條零排碳、零污染的自行車道系統,沿著道路旁串連至宿舍區、公園綠地、商場、各廠區及樹谷園區的自行車道。園區自行車道在管理局積極的建置下,土地長度不過4公里多、寬度2公里的園區,竟擁有不可思議的64公里自行車道系統。

綠色環境

台南園區面積為1043公頃,在優質的都市計畫規劃下,綠地面積佔總園區面積約45%,相當18座大安森林公園面積,造就今日園區內隨處可見的綠意盎然。 分布於園區的7大滯洪池公園,除了滯洪及景觀休閒功能外,對環境溫濕度的調節、地下水的涵養也提供了不少助益。這些優質的環境保護條件,讓台南園區於102年獲得國內首座鑽石級綠建築生態社區(非住宅類)標章的殊榮。推動節能減碳方面,管理局除交通大眾運輸及自行車道設施外,也積極推動園區內的綠建築、產業生產的節水節能、清潔生產製程管理、碳足跡認證等,至今成果豐碩 表一,已是全國綠建築及綠色工廠密度最高的園區。期望透過與園區廠商共同達成節能的制約,達到產業與環境共生共榮的目標,也讓南科成為高科技標竿企業進駐的首選,並成為高科技產業綠色園區的典範。

表一、南科台南園區綠色環境成果

項目

數量

備註

綠建築 26 座 鑽石級9座、黃金級2座、銀級3座、銅級1座、合格級11座,每年可節省電力達2383萬kwh以上
綠色工廠 6 座 指取得綠建築標章的廠房,其生產製程又經清潔生產認證通過後,就可取得工業局之綠色工廠標章,目前全國有16座。
清潔生產認證 3 家 指生產製程經清潔生產認證通過,但其生產廠房未取得綠建築標章者
碳足跡認證 19項產品 台南園區的環工中心及資源再生中心為全國第1家通過國際碳足跡認證的環保設施
太陽光電發電設施 4088kw 每年可發電507萬度,年減碳量達 3105公噸

台積電現行推動項目

南科園區規劃環境發展方向即為“配合南部區域特色,推動環境保護、綠建築及人文藝術,打造南科成為一個「清潔生產、舒適生活、豐富生態」的綠色園區”,低建蔽率設定及大面積的保留綠地、公園及滯洪池,讓南科更有條件發展成為生活綠園區。

台積電現有生活機能

台積電自1998年在南科開始興建第一座晶圓製造廠,規劃設計時將永續思維及生態、生活、生產之主題逐步納入建築及環境景觀的設計中,設計概念將南科綠油油甘蔗田阡陌縱橫作為主要意象,試著將廠房融入周遭的大自然景觀中,打造出生活綠園區,南科亦是台積電最大的生產基地,它是生產基地也兼顧生態環境。建築之演變從6廠設計在與環境融合的前提下,同時建立企業形象及塑造台積電獨特的建築語彙;14廠除延續台積電企業標誌之語彙外,更強調室內戶外生活空間之營造及利用,提供員工更多的創意發展空間及溝通場合,植栽選擇上不僅利用花卉色笧來點綴各節氣,更利用結果類樹種傳達“生活、生產、生態”之訊息;14廠5、6期之設計更是將基地周邊美不勝收的湖水域景觀融入建築,以“波光粼粼”為設計概念呼應南科園區特殊的水域景觀,利用外牆板片顏色錯落變化創造豐富律動的立面效果,軟化廠房巨大尺度感,自然而然的與周邊環境水域融合。

不只外在,內在的改變如取消鍋爐、廢熱回收再利用、提高廢水、廢氣回收率、節水回收再利用…等等節能減廢措施改善,其中的各項演變在在顯示著台積電對於創造永續及三生平衡的企圖與決心。而台積電南科取得EEWH(台灣綠建築)及LEED(美國綠建築)標章建築成果如 表二所示,以及全區配置如 圖四

表二、台積電南科取得EEWH 及LEED 標章建築成果

 

EEWH LEED
F14P3 鑽石級 黃金級
F14P3 Office 鑽石級 黃金級
F14P4 鑽石級 黃金級

圖四、台積電南科全區配置圖

目前在台積電南科廠區的運動休閒設施除了位於各廠的小型健身房或休閒區外,主要還是以南科體育館(T-GYM)及壘球場為主要的運動休閒活動中心,其中的T-GYM位於台積電中央倉庫大樓的4、5樓,其中的主要運動設施如 表三

表三、T-GYM 的主要運動設施
樓層 運動設施

四樓

籃球場 羽毛球場 韻律教室
投籃場 桌球室 兒童遊樂設施
管理櫃台

 

 
五樓 健身中心 壁球室 撞球間
XBOX遊戲室 廁所及淋浴間 大型多功能教室

這裡不僅可以讓員工隨時來運動,平日每天10:00~22:00(假日為11:00~22:00)還有外部的運動教練輪值;一方面協助運動器材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注意大家在運動時的安全並提供相關的運動咨詢。在假日期間這還開放給員工家屬使用,只要事先或於入廠當下在系統登記即可。目前每個月平均使用人數約為7,000~9,000人左右。

此外,壘球場也是南科重要的運動場所,在這常常會有壘球比賽進行;之前也會開放給有需要的團體,但因周邊交通及實際管理因素,目前只借給台積電同仁借用,目前每週約有2~3組團體借用(如壘球社、各部門自己的壘球隊等)。

台積電人文藝術

南科是台積電最大的生產基地,在此所有的種籽成長為大樹,所有技術研發落實並集大成於南科,南科基地也是最早取得綠建築及美國綠建築(LEED)的認證,並以此標準,推及到其他基地,它是生產基地也兼顧生態環境。

台積電生生不息的永續經營理念,為綠色生態廠房設計奠定良好典範,十四廠五、六期基地周邊環繞三個滯洪池,西側的三抱竹湖水域景觀更是美不勝收,陽光灑落湖面波光閃動,因此以“波光粼粼”為設計概念呼應南科園區特殊的水域景觀 圖五圖六,利用垂直三明治版顏色錯落變化創造豐富律動的立面效果,於不同觀看角度有不同的視覺感受,彷彿看見水波一閃一閃,軟化廠房巨大尺度感,自然而然的與周邊環境水域融合。

圖五、廠房外觀與波光粼粼之設計示意

圖六、廠房外觀設計示意圖

台積電綠色交通

「建構綠色交通網絡」以便捷交通巴士與智慧型自行車系統為主要推動方向。為使廠區間的人員往來活動方便, 如果連接廠區交通靠個人汽車或機車等交通工具,使用大量石化能源,將使空氣污染及碳污染排放更趨嚴重。因此建置環廠巴士連接廠區的交通,減少廠區往來的汽車及機車並減少碳排放量。

透過推動環廠巴士正式上路,員工及廠商免費接駁,其舒適性及方便性讓人感受友善搭乘環境,以建立逐步完善台積電綠色園區之綠色交通網,落實推動節能減碳的目的,減輕對環境的影響,營造員工及週邊鄉鎮友善舒適居住環境。F14A廠及F14B廠每天早上八點至晚上六點對開環廠巴士,每隔10分鐘一班車,途中設置雙向招呼站,提供員工更便利之搭車環境,落實園區低碳園區之遠景。

台積電綠色環境

廠區內植栽延續南科原有林相,以適合其氣候生長及原生的樹種為優先考量,並將具四季變化且富多樣性的蜜源植栽灌木搭配,部分區域以台南特有樹種白蓮霧作為植被復育規畫,營造具歷史意義且生態豐富的景觀綠帶。

將台南特有的水田農田地景重現,並以挺水、浮水及沉水植栽塑造豐富的埤塘及濕地景觀,規畫大面積的生態水景綠帶外,並在生態水池及河道邊,周圍種植原生豐富的誘鳥蝶喬木:茄苳、光臘樹、苦楝等,營造複層生態環境及水岸植栽,天氣晴朗時,可見金黃蜻蜓、大華蜻蜓、粗腰蜻蜓、青紋細璁等多種蜻蛉,以及各種蛙類、鳥類生態佇留。清澈寧靜的寬闊水面,除具備沉砂滯洪及調節微氣候等機能,更是緊鄰廠區舒適隱性的屏障。水影綠蔭的自然景緻為全區的安靜角落,帶給人們身心五感上的恬靜寧適。結合並延續周邊腳踏車道及人行路線,活化廠區內部與南科外圍的動線,並配合南部區域特色,推動一個具環境保護、綠建築設計及結合南科公共人文藝術綠色園區。

未來展望

為了工作而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重視,而塑造為了生活而工作的健康態度,台積電的管理也強調人本的重要,了解台積電最重要的其實是人,而不是工廠、設備,因此未來的趨勢以照顧員工為主要目的,如何讓員工在工作環境中,不僅是工作而是對整個公司的文化、環境產生認同與向心力,讓台積南科廠區不僅為生產中心也而是休假期間可以帶著家人、朋友駐足的去處,漸漸讓周遭的人們生活也以此為一個人文、休閒、友善的中心,使台積電成為與南科園區公共設施結合的未來展望。全區概念如 圖七所示。

圖七、台積電與南科園區公共設施結合的未來展望

台積電與園區的生活機能

台積電十四廠位於樹谷園區旁,具有寬廣的腹地及富含各項自然生態及文化資產,交通及停車都相當便利,適合空閒時間前來休憩。週邊之霞客湖、風之谷、樹之谷等自然設施,建立起休閒遊憩之環境 圖八

圖八、樹谷園區周遭設施

為提供人們一個休閒娛樂、運動健身的場所,台積電規劃於F14P5對面規劃設置一座足球場,搭配現有F14P6旁之壘球場,可提供民眾一個盡情揮灑青春及汗水的場所,達到強健身心、紓解壓力的效果。並配合台積電周遭設置之公共藝術,及南科已設置完成之環區自行車道、樹谷園區、霞客湖等景點,使其各項設施與人文藝術相互呼應,可讓人遠離塵囂、亦靜亦動,是老少咸宜的綜合休閒娛樂場所 圖九

圖九、台南園區休閒娛樂地圖

人文藝術的結合

為致力於創造良好工作環境,除了乾淨寬敞的辦公空間外,也希望能夠為員工提供可放鬆休憩的場域,與工作以外的生活面向有所連結。

從這樣的初衷出發,挑選廠房周邊與員工平日生活息息相關的幾個地點─宿舍前方綠地與廠房出入口等設置幾米主題藝術裝置,期待以繪本的力量為終日辛苦工作的夥伴們打氣,增加放眼未來與繼續懷抱夢想的動力;而新穎的藝術裝置也可為園區帶來新的風貌,提升整體的人文氣氛。

將幾米繪本中的角色與情境融入在地環境,轉化為能夠吸引行人駐足觀賞的立體裝置,除了呈現作品本身的藝術性,更期望透過充滿童趣感的場景傳達故事背後的哲理與關懷,達到療癒放鬆的效果 圖十

圖十、台積電公共藝術地圖

目前南科公共藝術導覽路線共有2條,分別為迎曦湖周邊與南科管理局(包括宿舍)周邊,皆位於偏南科南邊位置,未來台積電將設置「幾米主題」公共藝術群作品,可成為南科第3條公共藝術導覽路線,填補南科目前北邊較缺乏之公共藝術作品,而將整個南科南北公共藝術串聯更加豐富與完整 圖十一

圖十一、台南園區公共藝術地圖

在宿舍前方綠地,小男孩將願望寄託於小樹的成長,用心澆灌,用愛實踐夢想,最終長成開滿愛心樹葉的大樹。穿梭其中的曲線座椅不只提供休憩功能,也增加了空間中流動的互動性。

一旁的渠道中綿延佈滿愛心樹葉,展示了實現夢想的甜美成果。神燈貓與大家一起在錯落的天橋上,從不同角度觀賞藝術裝置。人行道上則佇立著神燈貓造型的公車站牌,向來往行經的人們打招呼,注入元氣與祝福。

『沒有不勞而獲的秘密,只有實現願望的勇氣。』許願是一個讓自己更接近夢想的儀式,願望為夢想畫下藍圖,夢想因描繪而真實,進而擁有完成的動力。繪本中的角色們群聚在員工出入口前,為經過的每個人許下願望,以許願的美好意念賦予追尋夢想的勇氣 圖十二

圖十二、幾米藝術形象示意

宿舍前
員工出入口
車道牆面

綠色交通的連結

建置南科園區專用的T/Bike自行車租賃系統。結合園區周邊住宅及觀光或其他轉乘,期望讓單車成為公共運輸的新選擇。平假日時可以提供接駁車或自行車租賃系統,方便外地遊客由車站騎自行車至南科廠區周邊逛逛。結合園區自行車道、景點、公共藝術等指標,歡迎愛好單車的朋友善加利用。由大家一同分攤能源消耗的成本,節省荷包;減少私人交通工具造成過多的廢氣汙染,讓資源的利用發揮到最大效益 圖十三圖十四

圖十三、台南園區自行車路線圖

圖十四、台積電T-Bike 計畫站點及自行車路線地圖

綠色環境的融合

未來的台積電仍會致力於創造綠色永續的環境,透過申請並取得國內與國際的綠色認證,並結合產官學的合作,將使綠色環境由點擴展到線,並與科管局合作,未來線必定會再推廣到面,若再結合並延續周邊腳踏車道及人行路線,活化廠區內部與南科外圍的動線,並配合南部區域特色,推動一個具環境保護、綠建築設計及結合南科公共人文藝術的綠色園區 圖十五

圖十五、台南園區綠色工廠地圖

結論

為使台積電設施及環境與台南科學工業園區作一系統性的結合,並提升園區內人文景觀之發展,將提出計畫與園區作配合。

短期計畫為包括台積電現有環境整合及綠美化、既有設施開放單位申請使用。中期計畫則包括全區生態景觀之規劃、現有綠地及生態環境之打造、維護及整體發展。長期計劃將包括生態園區設施規劃、生態及節能志工培訓及園區安排導覽,使其環境與人文、教育作一系統性結合。

藉此延續性之計畫,將可有效提升園區內設施之應用及環境之維護,希冀可打造一個「藝術人文、舒適環境、生態豐富、友善」之綠色園區。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