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筆獎入圍
中科十五廠五/六期大規模樹木移植工程 攝影/廖季薇
A Study of Largescale Tree Transplanting Project

大規模樹木移植工程實例探討

關鍵詞/ 樹木移植、存活率、環境保護2
Keywords / Tree Transplanting,Survival Rat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3

環境保育與產業發展向來被視為相互衝突。如今,如何運用智慧兩全其美已勢在必行。本文以中科擴建廠區為例,展示新建工程前期所進行的大規模樹木移植工程。本案基地位於原大肚山彈藥庫,全占地面積約53公頃,實地調查樹木數量近20,000株,樹種以相思樹為大宗。本文將說明如何在有限時程內,以高效的工程計畫與精益的樹木移植技術,保留園區大量的樹木,並創造更多價值。

文字設定:

前言

環保與產業發展的平衡,對於現今社會已不是意識概念,而是執行的準則,尤其對新建工程的領域更是重要,如何兼顧環境的保護以及適度的開發,已演變成工程的挑戰與目標。本文乃以中科擴建廠區為例,介紹新建工程初期對於環境的保護,所進行大規模的樹木移植工程,其移植區域面積為17公頃,移植數量為2,800株樹木,移植時間2.5個月,本文也將說明,如何能在有限的工期及資源下完成大規模的移植作業,並且於移植後達95%以上的存活率。

本案介紹

大肚山彈藥庫環境

中科擴建廠新建工程基地位於大肚山東側,原屬國防部大肚山彈藥分庫,面積約53公頃。由 表1中1948年的航照影像可知該地區大多作為農田使用;根據1973年的航照影像中,大肚山彈藥庫已建設完成;在2003年航照影像裡可看到彈藥庫內有些許的植被,基地東側的台中科學園區已開始建設,而北側的台中高爾夫球場於1981年已成立,西側的台中都會公園則在2000年正式啟用;於2014年的航照影像中,基地周圍已出現大量建設,其南側為台中園區西區園區事業專用區,目前設有中小型廠房及育成中心等,顯見此區域已是高度開發地區。

表1、大肚山歷史航照影像對照表

年份

航照影像

年份

航照影像

1948

1973

2003

2014

資料來源:1948、1973年航照影像,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中市百年歷史地圖,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chung.aspx)#; 2003、2014年航照影像,Google Earth。

樹種特性

根據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蘇夢淮教授的植栽調查報告 圖1,大肚山彈藥庫的木本植物計39種,以相思樹為大宗,佔調查總數量的71.1%,其次依序為樟樹佔14.3%,朴樹佔3.1%,光蠟樹佔2.3%,其中有32種不超過1%,平均株數不超過50棵;而九芎、水黃皮等24種,株數不超過10株。顯示本區85.4%的樹木主要由相思樹與相對少量的樟樹組成,其他如朴樹、光蠟樹、土蜜樹、烏桕、楝樹、構樹、血桐、山黃麻等為台灣低海拔次生林常見的樹種[1]

圖1、本案介紹 大肚山彈藥分庫木本植物種類分布百分比 [1]

現今大肚山常見的樹種為相思樹,因環境適應力強、耐貧瘠、耐旱、抗風與生長快速等特性,常作為造林樹種。在日治時代由於戰略考量,曾大面積以相思樹造林,同時相思樹也是重要的薪柴來源。而樟樹與朴樹皆為台灣原生樹種,能藉由鳥類傳播種子繁殖,分佈遍及全台低海拔地區。其中樟樹因其經濟價值而廣泛種植,亦是造林與行道樹的首選樹種之一。

大肚山彈藥庫內的林相係人為擾動的次生林。基地內現存的相思樹、樟樹,常呈現由根際分岔生長的多主幹樹形,經學者研判是人為砍伐或其他外力造成樹木地上部死亡後,導致地下根部產生萌櫱。由於本基地過去為農業用地,可推論彈藥庫內的相思樹和樟樹主要為人造林,因為缺乏管理,逐漸朝次生林的林相演替,並沒有太多生態價值。

喬木移植數量

依據民國104年3月20日環保署審查通過的《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園區擴建用地(原大肚山彈藥分庫)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之內容,本案原需以予保留植栽種類與數量,包含60公分以上大樹與稀有植物 表2。然經過後續評估與多方協調後,大幅調整本案移植內容而採取全面移補植,讓中科園區的樹木綠化面積與綠化效益會比以前更多更好。更動後的內容包含不開發的非擾動區內樹木全數原地保留(面積約5公頃,樹木數量約4160棵);調整滯洪池的線形,原地保留10棵樹徑60公分以上的大榕樹;擾動區內樹徑60公分以上的大樹與稀有植物(天料木、狗花椒、庭梅、毛葉薔薇等共約177棵)將就近移植到廠區內的非擾動區保留。

表2、文化大學調查報告之環評大樹與稀有植栽列表

分區調查圖面

編號

調查分區

開發分區

環評-稀有植物

環評大樹

總數

名稱

總數

名稱

1

A5

停11

7

6株天料木+1株狗花椒

0

0

2

A8

停11

1

1株庭梅

0

0

3

A9

57

56株天料木+1株狗花椒

0

0

4

A10

專22

3

3株庭梅

0

0

5

A13

綠18

9

9株天料木

0

0

6

A14

綠18

5

5株天料木

0

0

7

A15

綠18

2

2株狗花椒

0

0

8

A17

綠18

3

1株天料木+2株狗花椒

0

0

9

A19

綠18

5

5株狗花椒

0

0

10

A24

1

1株狗花椒

0

0

11

A35

46

42株天料木+4株狗花椒

0

0

12

A49

專22

3

2株天料木+1株狗花椒

0

0

13

A53

專22

1

1株狗花椒

0

0

14

B4

公17

0

0

10

10株榕樹

15

B12

專22

3

3株狗花椒

0

0

16

B13

專22

1

1株狗花椒

0

0

17

B17

專22

11

11株天料木

0

0

18

B19

專22

0

0

2

2株樟樹

19

B21

專22

3

3株毛葉薔薇

1

1株樟樹

20

B23

專22

1

1株毛葉薔薇

0

0

21

B25

專22

1

1株毛葉薔薇

0

0

22

B27

水6

0

0

1

1株樟樹

合計

163

132-天料木

22-狗花椒

5-毛葉薔薇

4-庭梅

14

4-樟樹

10-榕樹

擾動區內樹徑10公分以上、60公分以下非相思樹的樹木約4243棵,將全數移植至中科園區內場地;樹徑10公分以下的非相思樹的小苗約九千多棵,將近地移植,並開放提供給台中各國中小學認養;60公分以下的相思樹砍伐後再利用 圖2

圖2、大肚山彈藥庫基地已勘察之樹木總量圖

樹木移植規劃

本案屬大規模的樹木移植工程,須移植和處理的樹木數量繁多,在工程進行之前必須準確掌握基地植栽現況,以利後續作業安排。本案將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蘇夢淮教授的植栽調查作為參考,再次進行全面的植栽清查。

在樹木移植數量的部分採取全面移補植:樹徑10公分以上喬木於移植前45~60天先行斷根養根作業,其中樹徑40公分以上喬木採水刀斷根工法;樹徑10公分以下喬木於移植前先種入美植袋,集中養護管理。

詳細的移植作業程序、作業技術與管理方式 圖3將於本章節中說明。

圖3、樹木移植工序流程圖

植栽調查

透過移植工程之前的植栽調查能瞭解基地現況與植栽數量和分布情形,有助於後續作業的人力調度與資源安排更加流暢。尤其本案的移植規模甚大,在初期為因應工程進展之急迫性,先採用計數器進行全區盤點以快速掌握植栽總量 圖4,以利於後續作業規劃。

圖4、全區數量盤點圖與調查現況照片

詳細的植栽調查依分區逐株方式進行,人員分配為一組2~3人,共有2~3組同時實地調查。於植栽調查工作時,調查人員須具有植物種類辨識的能力與標準的戶外裝備,以確保記錄資料的正確性、工作的效率性與作業的安全性。

植栽標示係利用白、黃、粉紅及螢光粉紅等不同顏色的標牌作為區分,標牌上會記綠植栽編號、樹種名稱與樹徑規格 表3。最後將調查記錄彙整並製作總表,內容詳載各階段之時程及未來定植的地點,透過總表能快速且精確掌握每一棵樹木的狀況 表5

表3、植栽標牌種類表

說明

圖片

說明

圖片

白色植栽牌:

環評大樹與稀有植物

黃色植栽牌:

樹徑10公分以上之喬木

粉紅色植栽牌:

樹徑10公分以下之喬木

螢光粉紅色

植栽牌:相思樹

表4、樹木移植工法之照片列表

說明

圖片

說明

圖片

斷根

挖掘根球

根球捆紮

吊掛搬運

定植-

集水坑

養護管理-

噴灑木纖液

表5、移植樹木之清冊列表

項目流水號

施作植栽編號

現場牌號

植栽原區域

樹木屬性

樹種

樹徑φ(cm)

斷根/移除日期

養根時程(天)

預計移植/認養時程

移植地點/認養機構/木屑處理機構

實際養根時程(天)

定植/認養/再利用木屑日期

斷根方式

備註

314

150504B009

樟樹-299

B23

移植樹木

樟樹

32

2015/5/4

45

2015/6/18

綠2

V

2015/7/9

水刀

水刀包7/8

315

150428A003

樟樹-300

B25

17

2015/4/28

45

2015/6/12

橫山公園

V

2015/7/1

一般

 

316

150427A020

樟樹-301

B25

20

2015/4/27

45

2015/6/11

橫山公園

V

2015/7/1

 

317

150427A019

樟樹-302

B25

28

2015/4/27

45

2015/6/11

橫山公園

V

2015/7/1

 

318

150427A016

樟樹-303

B25

32

2015/4/27

60

2015/6/26

公12

V

2015/7/3

 

319

150427A015

樟樹-304

B25

31

2015/4/27

60

2015/6/26

公12

V

2015/7/3

 

320

150429A002

樟樹-305

B25

37

2015/4/29

60

2015/6/28

橫山公園

V

2015/7/1

 

321

150427A006

樟樹-306

B25

23

2015/4/27

45

2015/6/11

橫山公園

V

2015/6/30

 

322

150427A009

樟樹-307

B25

20

2015/4/27

45

2015/6/11

公12

V

2015/7/3

 

323

150427A005

樟樹-308

B25

21

2015/4/27

45

2015/6/11

公12

V

2015/7/3

 

324

150427A010

樟樹-309

B25

18

2015/4/27

45

2015/6/11

公12

V

2015/7/3

 

325

150427A012

樟樹-310

B25

10

2015/4/27

45

2015/6/11

公12

V

2015/7/3

 

326

150427A007

樟樹-311

B25

31

2015/4/27

60

2015/6/26

公12

V

2015/7/4

 

327

150501A010

樟樹-312

B24

11

2015/5/1

45

2015/6/15

公12

V

2015/7/7

 

328

150427A014

樟樹-313

B25

16

2015/4/27

45

2015/6/11

公12

V

2015/7/3

 

329

150428A005

樟樹-314

B25

19

2015/4/28

45

2015/6/12

橫山公園

V

2015/7/1

 

330

150429B002

樟樹-315

B25

43

2015/4/29

60

2015/6/28

橫山公園

V

2015/7/1

水刀

 

註:專22一期清冊,10公分以上=1121株(調查1121)

改良精進的樹木移植工法

樹木移植工程不同於一般的土木工程,在移植作業過程中,樹木是需要細心呵護的生命體。唯有對樹木具備相當的認知,加上專業的工法與精良的技術,才能以最有效率的移植作業達到高於95%以上的樹木存活率。

依據台北市民國103年9月26日頒布的《台北市樹木移植作業規範》,移植作業的步驟主要分為:移植前修剪、斷根、挖掘根球、根球捆紮與樹木保護、吊掛搬運、定植、環境清理與復原、養護管理。關於移植前修剪一項,由於本案考量作業的流暢性,且從樹木生理的角度來看,枝葉的修剪會減少整體光合作用的產量,並不利於根系的生長。為了讓樹木在斷根後的養根階段,其根系能順利新生,因此本案將修剪程序放在吊掛搬運前進行。關於本案的樹木移植程序說明如下。

斷根

斷根是樹木移植成敗的關鍵之一。因為移植通常只能搬運樹木根頭上有限的土方,並無法將原有的樹木根系全數搬運。斷根的目的是讓細根在欲搬運的土球上重新生長,即「養根球」。經過約45至90天的養根時間,能讓土球佈滿細根,在定植後維持正常的吸水功能。本案不僅選任來自苗栗和彰化具有二、三十年樹木移植經驗的園藝師傅執行傳統的斷根作業,更引進近年由中興大學園藝系劉東啟副教授所研發的水刀斷根工法。利用高壓水柱沖洗的方式,快速且有效的對根部進行環狀剝皮,促進根部切口的形成層長出細根。

挖掘根球

根球係佈滿細根的土球,根球的完整性關係到樹木恢復的能力。一般根球的直徑約樹木幹徑的三到五倍,以保留具有支持樹木力學結構的根系。挖掘根球時通常會以挖土機等機具輔助,但在根球細節的部分,仍會以人工作細部修飾,保持土球的完整與根部切口的平整。

根球捆紮與樹木保護

在斷根之後,根球捆紮與保護的技術不但會影響根系的生長,若綑紮不當導致根球破裂,一切將前功盡棄,該樹木未來的存活率堪憂。本案特在根球周圍施加完全腐熟的有機質以促進根系生長,並埋設竹管引導空氣進入土球內,讓根系與土壤微生物有足夠的氧氣呼吸與生長。此外,由於本案基地取水不易,又逢雨水不足,因此用PE膜包覆根球能有效保持土壤濕度。不僅有利於根系生長,在後續移植的過程中也不易因失水而造成根系死亡,同時PE膜亦有相當的包覆強度能確保根球在移植過程中保持完整。

吊掛搬運

在吊掛作業中,一般業界的吊掛點僅在樹幹,當吊掛點承受整個樹體與根球合計數公噸的重量後,該部位的樹皮往往會壞死,影響原有維管束運輸養分的功能。本案不只在根球上增加吊掛點以分散壓迫的重量,更採用布繩吊掛來減少對樹木的傷害,載運卡車上也鋪設厚棉被以保護樹木。

定植

定植用的植穴須先深挖以充份鬆土後,再拌入有機質改良土壤,讓未來根系能順利生長。種植時根球要略高於地際,不可為了讓樹木不易傾倒而深埋根球,此舉會讓深埋的細根因為缺氧或水份不足而死亡。由於近年來已陸續發現過去連同不可分解的包覆材料(如:塑膠繩、黑網布或美植袋等)一起種植的樹木,在定植的幾年後,樹勢會逐漸衰亡。因此本案在植穴覆土前一定將根球上不可分解的包覆材料拆除,避免阻礙根系的成長。再者,於植穴覆土後埋設通氣管能加強土壤中空氣與水分的流通,促進根系的生長。考量本案基地水源問題,在植穴周圍築立集水坑以留存水分而不徑流,讓澆灌的水分能有效率的利用。

養護管理

定植後的養護管理亦是樹木移植工程中重要的最後一環,在樹勢恢復穩定狀態的半年至一年之間,皆不能懈怠。除了定時以充足的水源灌溉,本案亦針對酷暑季節移植採取新對策。由日本引進植物萃取之木纖液與多種礦物質複合的粉劑「善膜師-礦物石70番」,天然無毒,以1:500~1000稀釋後噴灑於樹木地上部,能有助於保濕並促進新葉萌芽 圖5。亦能加入灑水車內用於根部澆灌,以補充微量元素、促進根系生長。

圖5、善膜師- 木纖液8 番與礦物石70 番

綜合以上,本案為確保移植樹木的高存活率,不僅須符合移植作業應有的程序,在定植後的養護管理上,由以往被動的澆水作業轉為採取更主動的營養補給等方式,勢必能將樹木的存活率再向上提升。此外,施作人員的專業與熟練技巧亦是決定移植品質的重要關鍵。

專業分工與高效率管理

由於本案擾動區域中待處理的樹木約一萬五千八百多棵(包含大小喬木、環評保護樹木、相思樹等),工程內容囊括斷根、吊運、定植、養護、砍除、碎木作業等,再加上工期緊迫,此等工程難度實非一般植栽園藝工班所能達成。在移植作業中,看似簡單的步驟,實際上分工相當細膩。因此本案特由彰化、苗栗、桃園等外縣市選任數十位具有二、三十年樹木移植經驗的專業工班師傅,從斷根、根球挖掘、修根球、根球綑綁到種植等每一步驟都需要專業分工,讓每人各司所長,以達最高的工作效率。

以根球挖掘部分作說明,作業現場需要一台挖土機針對樹木周圍的土方進行初步挖掘,後續再由三至四名植栽工師傅進行細部的根球修飾以及根球綑紮;一棵樹徑20~30公分的中型樹木約15~20分鐘可完成根球綑紮。於4/24~5/14三週內的斷根數量高達990棵,單日最高數量為94棵 圖6,相較於一般業界的樹木斷根通常單日僅能施作10至20棵樹木不等。

圖6、每日出工人數量與各項作業數量圖

整個樹木移植工程有如一條生產線,每個環節的作業都相互緊扣,當前後作業無法接軌,任一環節延遲都會影響工程進行的流暢度,甚至脫離原先規劃的時程。面對大肚山彈藥庫這個充滿變數的基地,每日的作業速度都可能受到不同的地形坡度、土壤條件、天氣狀況等因素影響。對此,本案在每日召開約一至兩小時的收工會議,讓負責不同作業階段的工程師回報工作進度與疑難,同時協調作業方式、安排機具和人員調度,以利翌日工程能更具效率的執行 圖6

除了每日的收工會議檢討外,透過現場回報的表單彙整成總表 表5,能精準掌握整體工程進度,並能即時查詢每一棵樹木的作業階段,也讓後續的移植配置圖與養護作業之進行更加有效率,確保達到全面樹木移補植的目標 表6。同時,透過移植前後的分區環拍照片可以作對照,再次確認施工完成度 圖7

表6、樹木移植記錄表(樹木身分證)

植栽編號:150425A001(樟樹B21-1) 分區位置:B21 施作日期:20150626

定植位置:區內非擾動區

原樹尺寸

600×1000×63

原貌照片

     

施工紀錄

步驟

斷根

根球及包紮

修枝/去葉

植穴開挖

定植/立架與保護

時間

20150425

20150425

20150626

20150626

20150626

尺寸/說明

240

240

460×900

301×126

6

施工照片

注意事項

頭徑GLψ=3~5倍

TH=60~80CM或視現場土質調整

修剪保留至少W=3M×H8M但樹型盡量保留

土球週邊預留空間20~50CM

立架至少3枝排水情況

圖7、大肚山彈藥庫基地B22 區樹木移植前後環拍對照圖

定植規劃

本案10公分以上喬木皆採取近地移植,定植地點主要為中科園區腹地 圖8,平均距離都在5公里的路程內。近地移植不僅減少運輸成本、降低碳排放汙染,同時避免樹木在長途運輸中損傷,有效提高樹木的存活率。此外,由生態觀點而論,將樹木移植至相近的生長環境,能有較好的適應性,也避免成為另一個自然生態的外來植物,對該區域原有的生態造成影響。本案讓原在中科園區的樹木不因為開發而消失,能留在當地綠化,保有原來的綠化功能,繼續造福當地的生態環境。

圖8、樹木定植地點之區位圖

樹木配置的規劃對定植後的環境會帶來長久性之影響,唯有縝密策劃才能為定植區域帶來畫龍點睛之效。以公12為例 圖9,其定植規劃原則為:既有人行道旁喬木種植,選擇樹徑10公分以上、具有開展樹冠的大喬木樟樹作為主要樹種,並以列植方式強調步道的動線引導;而中央綠地則採密林方式群植,樹木種類較為多樣化,包含樹徑10公分以上的樟樹、桑樹、烏桕、茄苳、朴樹以及土蜜樹等,營造豐富的生態性。

圖9、公12 竣工圖

圖10、公12 水車進入澆水情形

圖11、台中科學園區綠1 定植完成之現場照片

於維護管理方面,考量未來養護之需求,因此在喬木配置時必須留設水車養護的動線及空間,以確保移植至此的樹木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若公12將來有作為遊憩空間之需求,此養護動線亦能作為開放空間利用。

而本案樹徑10公分以下樹木部分開放給台中市各國中小學認養 表7。本公司於104年6月29日在台中市月眉國小舉辦植樹活動,贈樹校方的同時也教育學子 表8

表7、台中各校之定植數量表

台中市國中小學

定植樹木數量(株)

台中市國中小學

定植樹木數量(株)

台中市國中小學

定植樹木數量(株)

月眉國小

44

大華國中

42

育英國小

11

公明國中

23

中正國小

49

龍津國中

35

后里國中

78

新社高中

104

啟聰學校

66

實驗中學

12

北新國中

100

公明國小

10

惠明盲校

28

北勢國小

47

清水國中

7

       

總計

656

※資料來源:2016年3月15日統計數據,包含一期與二期的認養數量。

表8、各校小樹定植過程記錄表

提高移植樹木存活率的關鍵因素

樹木移植實為相當耗時且費工的作業,良好的工程品質往往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這一步步的努力都是為了讓樹木能順利地在新的棲地健康生長。切確的說,樹木定植後期的存活率決定了一個移植工程的成敗。提高樹木移植存活率的關鍵在樹木斷根、樹木挖掘、樹木吊運、樹木種植時與種植後等各個步驟中,皆不容輕忽怠慢。本節將提高存活率的實際操作方法依序作說明。

樹木斷根時

  • 斷根的根部切口須平整。
  • 土球以黑網、塑膠繩及PE膜包覆。
  • 埋設有機肥與開根劑 圖12
  • 地上部枝葉暫時不修剪。

圖12、斷根後加入有機質或發根劑以促進發根

樹木挖掘時

  • 枝葉修剪時,切口須平整並塗抹白膠 圖13
  • 確認新根生長良好後再移植。
  • 確認土球PE膜包覆完整 圖14
  • 保留成熟葉以作為觀察指標。

圖13、切口平整並塗抹白膠

圖14、根球包覆

圖15、專業吊車操作手進行吊掛作業

圖16、吊卡車上使用專用鐵架固定樹木

樹木吊運時

  • 使用專業吊卡車操作手,避免土球和樹皮受傷。
  • 卡車上使用放置專用鐵架,避免土球滾動及枝條壓斷。
  • 上車時應注意土球乾濕程度,避免土球破裂。
  • 上車後全成覆蓋黑網,避免水分散失過快。

樹木種植時

  • 回填約1立方米的原產地土壤。
  • 埋設透氣管2至3支 圖17

    圖17、埋設通氣管

  • 土球包覆材料如黑網、塑膠繩、PE膜等須拆除 圖18

    圖18、根球包覆材料確實拆除

  • 不耐濕的喬木樹種需拉高種植高度。
  • 挖掘後24小時內種植完成。
  • 根部施用開根劑或礦物石70番,以促進發根。
  • 樹身噴灑木纖液8番及礦物石70番 圖5,能抑制病蟲害並促進發葉 圖19

    圖19、噴灑木纖液8 番及礦物石70 番

圖20、定時澆灌並追蹤記錄樹木健康狀態

樹木種植後

  • 前60天每日澆灌,並作澆灌紀錄。
  • 每週觀察發葉狀況,作追蹤紀錄並及時進行改善。
  • 每週觀察病蟲害狀況,作追蹤紀錄並及時進行改善。

本案統計至2015年8月4日為止,定植至台中科學園區內的10公分以上樹木總計1,118棵,存活率高達98.8% 表9;10公分以下樹木總計1559棵,目前尚無死亡紀錄。

表9、樹木定植地點與存活率記錄表

項次

定植區

已完成數量

存活率巡查紀錄

生長良好

待觀察

枯萎死亡

目前存活率

1

公1

146

139

7

0

100.0%

2

綠1

80

76

3

1

98.8%

3

科園南路側

54

50

3

1

98.1%

4

水崛頭公園

113

104

3

6

94.7%

5

綠11

134

123

11

0

100.0%

6

公3

58

46

11

1

98.3%

7

公12

139

133

6

0

100.0%

8

綠2

68

62

5

1

98.5%

9

公5綠4

115

101

14

0

100.0%

10

停1停2

16

12

4

0

100.0%

11

橫山公園

195

181

11

3

98.5%

 

合計

1118

1027

78

13

98.8%

相思樹再利用

由於相思樹移植存活率低,因此本案除60公分以上的相思樹進行移植以外,其他皆砍除。將10公分以上相思樹段木捐贈給台中縣新社農會作為菇類栽培之研發基金 圖21;10公分以下相思樹與枝葉則經分類後,由碎木機製成木塊與木屑,分送至本公司各廠區作為養護資材、堆肥材料使用 圖22。讓大地的瑰寶點滴不浪費地回饋於大地。

圖21、相思樹段木贈予台中縣新社農會作為菇類栽培之研發基金

圖22、碎木製作與包裝過程

結論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正式報告中提出:人類在追求經濟發展,享受大自然的豐饒時,必須與有限的資源和生態系統承載能力的現實,取得妥協,同時也必須考慮未來世代的需求。公司依據環保署審查通過的《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台中園區擴建用地(原大肚山彈藥分庫)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之內容,並大幅增加移植數量,採取全面移補植達2萬株以上,在傳統的開發行為大都將樹木移除,僅保留具價值的大型樹木,這次全面移補植的承諾具有未來開發行為的指標及示範意義。

台灣的景觀及園藝工程業界,過去也並無如此大規模快速樹木移植經驗,因此專案期間,收集樹木移植相關規範、學術基礎、最新技術、專業經驗訪談、工班技術分類、機具設備準備及內部管理人員經驗分享,並成立專案小組,將本次施工管理及技術經驗得以保存且加以改進。本次樹木移植之目的在高存活率,讓樹木生命得以延續並獲得更好的生存空間,而在工作團隊戮力合作下於8月初完成第一階段接近3,000株樹木移植作業,並達95%以上的高存活率,實建立樹木移植的標準規範,並讓大肚山樹木保留在當地且獲得永續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1. 蘇夢淮,2014,植栽調查報告,台中園區擴廠實質規劃。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