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科十五廠蜜源區
The Kingdom of Butterfly Reapprears - Let the Luciola Ficta Olivier Light up TSMC

重現蝴蝶王國美譽 讓黃緣螢點亮台積電

關鍵詞/ 科技廠房8、蝴蝶及螢火蟲、生態復育6
Keywords / High-Tech Facility6,Butterflies And Fireflies (Luciola Ficta Olivier),Ecological Restoration5

齊柏林拍攝的『看見台灣』電影,讓許多人看到台灣的美麗與哀愁,其中引人省思的畫面是空污及濫墾的環境破壞;當追求經濟發展的土地開發是不得不的過程,就必須顧慮環境補償的必要做法。事實上,台灣還是存在著許多大企業對環境的關懷,其中,台積綠建築建構就是具體的實踐,為了營造生物多樣性的棲地,以及永續經營的環境復育,逐步豐富生態園區的物種。因此,從新竹廠區到台中廠區的地理環境診斷,以及個人將近二十年的生態復育實務經驗,建議台積從蝴蝶棲地的經營開始著手,當蝴蝶的種類及數量穩定成長,表示基礎環境是穩定且低污染,就可朝螢火蟲復育發展,畢竟螢火蟲是優質環境的重要指標。一個成熟穩定的生態園區是需要長時間投入經營的,很高興看到台積對自然環境的態度是如此積極用心,實在令人感動。

文字設定:

前言

本人與台積的認識和接觸,是始於民國102年起,經由公共設施服務部的邀請和一群熱情的志工們,一同參觀台中及新竹廠區。在台積同仁們熱切的帶領和解說下,讓我深刻地了解到台積願意將廠區四分之一強的土地還給大自然,且群起開始積極地投入建構生物棲境的實務工作,好讓當地野生動植物有個良善的居所。

我們一行人從廠區沿著綠地、水域、濕地、浮島等種種仿生境的建設參觀,整個綠帶包覆著台積廠區。志工提及希望綠地上的植物能恢復成當地的原生林相,而人工水域依多種水流循環來提昇自然生相之效能,供水棲生物進棲且繁衍世代。聽著這群充滿自信志工朋友們友善土地的態度,令人感動,心想企業能夠意識與自然環境依存共生,對台灣環境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於是,根據個人在台灣生態環境復育的二十年實務經驗,以及近年來與國際生態環境復育專家的交流經驗,建議台積的生態復育方向和計劃,從可以改善環境的地方開始做起,慢慢而有效能的建立生物多樣性的環境。其一我們利用陸域恢復成台灣彩蝶的家,永續台灣蝴蝶王國的美譽。其二我們運用現在的人工濕地來改善和恢復潔淨的水質,復育水生螢火蟲-黃緣螢Luciola ficta Olivier 點亮台積。讓大家更能夠知道螢火蟲的存在就是代表優良環境的指標,螢火蟲在黑暗中點燃光明,更象徵著台灣的光明和希望。

廠區人工綠地台灣彩蝶復育方法

依目前台灣產蝶類約有四百餘種,分布在台灣各處,較不受人為汙染及破壞的環境繁衍著。蝶類曾經遍布台灣每個角落,也曾經支撐過台灣經濟動能。但是,經過二、三十年來台灣經濟成長,人們享受文明帶來的富裕後,台灣的彩蝶卻消失了!相對的我們也失去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新竹廠區人工綠地約有二萬七千平方公尺,台中廠區人工綠地約有四萬六千平方公尺的綠面積,足夠成為台灣產蝶類復育計畫棲地的營造。人工綠地的建設,比較傾向工程學方面規劃及施作,而缺乏生物學上的考量,故僅看見草皮和單調的植物相,自然無法招蜂引蝶,豐富廠區生物多樣化。所以我們可以從生物學的角度去彌補現在人工綠地,不足的生態體系重建其生物多樣性,而我們從可以改善體質面的地方著手實踐它。

圖一、斑蝶復育圖

我們從最常見的低海拔種類,斑蝶科計13種蝴蝶復育開始,藉以活化和充實人工綠地,逐漸地恢復並建立台灣蝴蝶完整的棲息地。

圖二、小紋青斑蝶(林南忠攝) Tirumala septentrionis

圖三、琉球青斑蝶(林南忠攝) Ideopsis similes

圖四、小青斑蝶(林南忠攝) Parantica swinhoei

圖五、青斑蝶(林南忠攝) Parantrica sita niphonica

圖六、無暇紫斑蝶(林南忠攝) Euploea core anymore

人工綠地上有系統的種植13種斑蝶的寄主植物:如桑科Moraceae植物:菲律賓榕Ficus ampelas Burm. f.、天仙果Ficus. formosana Maxim、澀葉榕Ficus. irisana Elmer、薜荔Ficus. pumila、白肉榕Ficus. virgata Reinw. & Bl.、九丁榕Ficus. nervosa Heyne等;夾竹桃科Apocynaceae植物: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 L.、薄葉牛皮消Cynanchum baudieri Lev & Van、台灣牛皮消Cynanchum ovalifolium Wight、華他卡藤Dregea volubilis (L. f.) Benth、武靴藤Gymnema sylvestre(Retz) Schultes、布朗藤Heterostemma brownii Hayata、毬蘭Hoya car-nosa (L. f.) R. Br、台灣牛彌菜Marsdenia formosana Masam、絨毛芙蓉蘭Mardenia tinctoria R. Br、歐蔓Tylophora ovate (Lindl) Hook. ex Steud等,依植物對環境屬性的差異,適性的選擇栽種於人工綠地上,藉以強化新植寄主植物的存活率。如此就可以慢慢的吸引雌性斑蝶前來產卵和復育下一世代斑蝶。廠產的斑蝶會有記憶性的在這產生生活環而建立其永久性的生態系統。

圖七、端紫斑蝶(林南忠攝) Euploea mulciber barsine

圖八、圓翅紫斑蝶(林南忠攝) Euploea Eunice hobsoni

廣植台灣原生顯花植物(花卉類),可增加人工綠地植物的變化性提高其觀賞價值。藉此成為成蝶吸食花蜜,補充能量的重要蜜源植物區。如菊科Compositae澤蘭屬Eupatorium:腺葉澤蘭Eupatorium amabile Kitm、田代氏澤蘭Eupa-torium clematideum、高士佛澤蘭var. gracillimum (Hayata)、基隆澤蘭Eupatorium kiirunense、島田氏澤蘭Eupatorium shimadai;馬鞭草科Verbenaceae: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龍船花Clerodendrum kaempferi、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臭娘子Premna serratifolia、長穗木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忍冬科Caprifoliaceae: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冇骨消Sambucus chi-nensis、呂宋莢Viburnum lnzo-nicum、台東莢Viburnum taitoense等原生花卉,可以幫助成蝶吸取花蜜中的能量繁衍世代,重現蝴蝶穿梭於花欉中熱鬧,美麗的景象。讓人工綠地變成斑蝶的自然棲息地,慢慢的建立起生物多樣性的能力。

圖九、斯氏紫斑蝶(林南忠攝) Euploea sylvestor swinhoei

圖十、黑脈樺斑蝶(林南忠攝) Danaus genutia

現階段台中廠區逐步闢植蜜源植物,營造蝴蝶的棲地,雖然尚處於起步階段,也已發現多種蝴蝶的駐留並飛舞於廠區景觀中,如青帶鳳蝶(Graphium sarpedon con-nectens)幼蟲寄主樟樹科、肉桂等植物。柑橘鳳蝶(Papilio xuthus)幼蟲以芸香科的胡椒木、食茱萸及各種柑橘類植物寄主。斯氏紫斑蝶(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與淡紋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成蝶喜吸食高士佛澤蘭花蜜,幼蟲以蘿藦科的華他卡藤或馬利筋為食草。紅擬豹斑蝶(Phalanta phalantha)幼蟲以楊柳科的水柳、垂柳等植物寄主。孔雀蛺蝶(Junonia almanac)幼蟲寄主植物為水丁草、大安水蓑衣等。樺斑蝶(Danaus chrysippus)寄主植物為馬利筋。一般常見之淡黃蝶(Catopsilia pomona)、水青粉蝶(Catopsilia pyranthe)及紋白蝶(Pieris rapae crucivora)幼蟲以豆科、十字花科及白花菜科植物寄主,在廠區中也常見。

圖十一、中科十五廠柑橘鳳蝶生態記錄

螢火蟲復育計劃

由於台灣經濟快速發展,帶來許多建設,新城鎮林立及廣增道路,破壞濕地填平造陸,造成濕地消失,水生螢火蟲黃緣螢跟著也消失在這塊原屬於牠的土地上。當良好環境指標生物-螢火蟲消失,意味著台灣這塊土地也跟著生病了!台積要把濕地能量整備起來,向大自然學習,大家捲起袖子,一起行動維護環境。誠心迎接水生螢火蟲-讓黃緣螢點亮台積的夜空。

圖十二、螢火蟲復育圖(李名鎮攝)

人工濕地「水邊域」延伸調整

這種環境是喜愛在土堤岸邊築巢產卵的生物,如螢火蟲、青蛙、水生昆蟲及甲蟲類等自然生育地。「水邊域」在自然河川裡是攔截沉積大自然有機物的地方,也是各類水生植物的生長地。所以說「水邊域」是水棲昆蟲、兩棲爬蟲類、魚蝦貝類及水生植物共同生活的環境。這最豐富又充滿生命力的區塊,是我們必須努力去改善和營造的。

人工濕地的微調整

人工濕地的微調整後,可以穩定水流,形成多樣性的水流型態後,水質就會慢慢變好,就可以成為復育各種野生動植物生存的良好環境。「復育」就是重新孕育,也就是從無到有的意思。良好的濕地,也是台灣一種水生螢火蟲-黃緣螢Luciola ficta Olivier生育的家。牠們生存的環境,幾乎和人類居家重疊。早期農業社會,每年到了三至五月份的時候,這暗夜的舞姬,釋放身上的螢光,劃破了仲夏的夜空,讓台灣的夜裡充滿著詩情畫意。而牠的發光剪影,伴隨著台灣每個人一起成長。

水生螢火蟲—黃緣螢野外棲息地監測表

圖十三、黃緣螢Luciola ficta(林南忠攝)

  • 水質(pH值):水的pH值為7~9微酸至微鹼是最適合黃緣螢幼蟲發育和生長的水質,野外觀察幼蟲的耐受度最酸為pH值6,最鹼為pH值9.6還可以發現有少量的幼蟲生存。

    圖十六、中科十五廠八月份水溫和 pH 值

    圖十七、中科十五廠九月份水溫、pH 值、導電度

  • 水溫度:在野外棲地量測值平均水溫在18~26℃範圍內最適合黃緣螢幼蟲生長的環境。
  • 水的流速:黃緣螢的幼蟲喜歡在水流較緩的水田或附近的土質溝渠內生長,流速約每分鐘10至15公尺左右(如:水邊域)。

選定近「水邊域」的環境流放軟體動物-錐實螺

台中位於十五廠西南處生態池已於今年八月流放約五百顆椎實螺(黃緣螢幼蟲食餌),開始觀察其生長狀況、行為和水質及水溫度監測等進行紀錄。新竹位於十二廠四期的南側生態池,預定於今年九月流放椎實螺,現在起開始監測水質、溫度及照度並製成紀錄,爾後以利流放黃緣螢幼蟲等作業流程之參考。

圖十四、中科十五廠西南側景觀

圖十五、中科十五廠西南側生態池

明年春天再評估前述環境指標是否皆已達到,再執行螢火蟲種源放樣。

結語

自然環境的營造是需要大家長時間的協助及支持的,我們向大自然學習,檢討後從友善土地方向去建立自然野生物棲地。我們要慢慢的學習接受落葉、親近雜草後才能營造出野生動植物緩衝帶,以不太過度干預的方式經營。部分綠地還給大自然,管理上自然輕鬆,成本自然就會降低。野生動植物會很快的適應環境,演化成屬於牠們平衡的生態系統。環境變健康了,土地才能永續利用,目前台灣水生的螢火蟲,由於環境的變遷,棲息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在數量上有逐漸變少的情況,而水生黃緣螢遭受環境壓力最大,恐有物種滅絕的顧慮,急待企業界援手幫助復育,台積人工濕地可以做為保護黃緣螢生存和生育的地方,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成為台灣螢火蟲保育和自然環境改善的典範,也讓黃緣螢點亮台積,照亮美麗的台灣。

參考文獻

  1. 陳維壽,1974,台灣區蝶類大圖鑑,中國文化雜誌社。
  2. 張保信,1994,台灣蝶類鑑定指南,渡假出版社。
  3. 張永仁,1994,賞蝶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4. 吳怡欣,2007,蝶舞園夢。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5. 林春吉,2008,台灣蝴蝶食草與蜜源植物大圖鑑,天下遠見。
  6. 何健鎔、林春基、顏仁德,1996,台南縣螢火蟲資源調查與黃緣螢人工繁殖技術之改進,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出版,第21頁。
  7. 何健鎔、將碧惠,1997,台灣地區二種幼蟲水生的螢火蟲,自然保育季刊17:42-46頁。
  8. 張錦洲,1994,台灣產黃緣螢人工飼育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第48頁。
  9. 陳仁昭,1992,休閒農業區螢火蟲及蝴蝶飼養及復育計劃,農業委員會期末報告書,第20頁。
  10. 莊明德、林志訓,2001,河川近自然工法之概述,自然保育季刊,第6-10頁。
  11. 何健鎔、朱建昇,2002,台灣賞螢地圖,晨星出版社。
  12. 陳燦榮,2003,台灣螢火蟲,田野影像。
  13. 楊遠波、劉和義、彭鏡毅、施炳霖、呂勝由,1998,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第肆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4. 三輪勇四郎,1931,台灣產昆蟲目錄(鞘翅目),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報告,第55號99-102頁。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