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廠務ESG發展藍圖
Keywords /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2,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3,ESG2,Questionnaire2
ESG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recent years. Literally, the letters represent "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a concept first brought up by UN Global Compact in 2004 and recognized as an index of corporate business stability in the mid/long-term. Either CSR or ESG, the meaning and the objective is to advance humanitarian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The fact that the first letter of "ESG" stands for "Environment" manifests its significance. If the proper environment for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doesn't exist anymore, the society will collapse, not to mention corporations. Facility is the organization mos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fab operations. In addition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build more diverse Facility ESG development roadmaps through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s and global standards.
1. 前言
台積公司以「提升社會」為ESG願景,設定「誠信正直、強化環保、關懷弱勢」三大使命為投入主軸並規劃出執行方案。在持續擴展先進製程的技術與產能的同時,以強化環保、友善環境的理念、創新的技術不斷地提出減輕環境影響的因應措施,積極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1]。
廠務是台積公司實踐綠色製造的重要組織,其ESG主軸是「強化環保」,以任務屬性歸類、鏈結SDGs目標,主要項目包含目標6-潔淨水資源、目標7-永續能源、目標12-責任生產、目標13氣候變遷,如 圖1所示。本文除了深入研究這些與廠務日常業務密切相關的目標,透過研究其他國家、企業在前述四大目標的作法,以及近三年利害關係人的問卷調查分析,嘗試歸納出更多與廠務的技術、營運相關並可執行的ESG發展藍圖。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以問卷調查分析的方式,透過不同類別利害關係人(投資人、員工、客戶、民間機構、學術機構等)對各議題的關注程度以及認為台積公司的推動程度上的評價,透過統計分析的手法,建構出廠務ESG發展的管理目標及後續執行規劃。
圖1、綠色製造鏈結SDGs之永續發展項目

2. 文獻探討
2.1 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經濟學家傅立曼(Milton Friedman)在1962年代的言論「在合法的前提下,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獲利」,但這樣的言論即便在當年也不完全被社會所接受,多年來國際間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不斷演進,在1990年代企業社會責任多屬公益慈善類的作為,之後逐漸擴大範圍並發展出與營運相關,包含改善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以及供應鏈的管理。
在目前,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尚無全球一致認定的定義,國際上有多個重要組織都曾提出他們對CSR的定義[2],摘錄如下:
- 歐盟(EU):在自願的基礎上,企業將對於社會及環境的關切,結合在其商業運轉及利害關係人的互動中。
- 國際雇主組織(IOE):企業在自願的基礎上,將企業的商業營運與對社會、環境的關心與互動結合在一起。
- 國際勞動組織(ILO):企業在自身的內部方法與流程,以及與其他行動者的互動中,考量營運對社會的影響,是超越法規遵循層次的企業活動。
-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承諾持續遵守道德規範,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改善員工及家庭、社會的生活品質。
- 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RI):企業的社會責任或永續發展,包含經濟、環境、社會面向。經濟面指的是直接的經濟衝擊,利害關係人包含股東、顧客、供應商、員工。環境面向包含原料、能源、水、生物多樣性、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的排放等。
廣義來說,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除了追求股東(stockholders)的最大利益外,還必須同時兼顧到其他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權益,包括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與環境等,其基本精神在於企業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對利害關係人負責,進而實現企業在環境(Environment, E)、社會(Society, S)與經濟(Economy/Governance, G)、獲得三重盈餘並達到共同永續發展目標。
2.2 永續發展引領指標-SDGs
不論是全球、國家或是企業,談論永續發展目標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都是不可忽視的參考指標,SDGs是2015年9月25日「聯合國發展高峰會」,基於千禧年發展目標未能達成的部份,發佈了《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年永續發展方針》[3]。這份方針提出了所有國家都面臨的問題,並基於積極實踐平等與人權,規劃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Goals)及169項追蹤指標,作為未來15年內(2030年以前),成員國跨國合作的指導原則,包含消除貧窮、消除飢餓、乾淨水資源、氣候變遷等。這17項指標為全球人道與和諧提供完整的藍圖,運用到全球經濟體系上,可以使經濟活動更包容、更永續、和環境更和平共處,廣泛成為全球企業制定自身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藍圖的指引。
SDGs 17項指標內容詳見 表1,這17個目標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經濟面、社會面及環境面,這些目標之間彼此互有關連,以 圖2可協助了解SDGs的全貌;永續的經濟發展仰賴健全的社會才能得以發展,而與永續社會有關的目標,則端賴永續環境的支撐,因此讓所有人都享有安全的水資源、守護海洋資源、促進陸域生物的多樣性以及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是永續發展的基礎。
目標 | 類別 | 內容 |
---|---|---|
1 | 社會 | 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
2 | 社會 | 終結飢餓,達成糧食充裕及改善營養並推動永續性農業 |
3 | 社會 | 確保所有年齡層的人都健康的活著並促進其福祉 |
4 | 社會 |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 及提倡終身學習的機會 |
5 | 社會 | 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
6 | 環境/社會 | 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並永續管理水資源及良好衛生環境 |
7 | 環境/社會 | 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 可靠的、永續的現代能源 |
8 | 經濟 | 促進健全、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 讓所有人都有好工作 |
9 | 經濟 | 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 並加速創新 |
10 | 經濟 | 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
11 | 社會 | 促使城市與人類居所具有包容性、安全性及永續性 |
12 | 經濟/環境 | 確保永續性的消費及生產模式 |
13 | 環境 | 採取緊急措施以對抗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
14 | 環境 | 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
15 | 環境 | 保護、維護及促進領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 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
16 | 社會 | 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階層建立有效的、負責的且包 容的制度。 |
17 |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
圖2、SDGs 17項目標發展關聯

2.3 廠務綠色製造的挑戰
廠務是工廠生產運轉的磐石,根據國際廠務管理協會的定義,廠務管理是「包含多項科學的專業,透過整合工作、人員、場所、流程和技術確保建築環境的功能」。另外,2019年IEEE所出版的IRDS 2018 Yield Enhancement & Factory Integration[6]揭櫫廠務的永續任務;減少基礎設施與資源耗用、增加對全球性環境議題的控制、開發增加材料回收的方法、更加積極地關注環境問題並優化環境目標。
當永續任務的大方向確定後,進一步檢視台積公司的廠務組織當前所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外在環境的條件是往改善的方向邁進抑或是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面對半導體先進製程線徑持續微縮,對於製程的潔淨度要求越發嚴格,生產的工序也越發複雜,導致每片晶圓生產所需使用的水、電、化學品大幅增加,相對的產出的廢水、溫室氣體、空污及廢棄物的數量也大幅增加,如同 圖3所示。
圖3、不同製程世代資源與環境影響成長趨勢註

註2:成長趨勢以目前的運轉狀況預估N5滿載後狀況,尚未包含再生能源、再生水、零廢中心等先進專案之貢獻。
台積公司主要的生產基地-台灣,囿於環境的客觀條件,這3.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論是空間、水、電等資源或是污染的涵容能力,都將成為台積公司永續發展的挑戰,可以預測未來3奈米、2奈米甚至是更先進的製程投入生產時,由目前各項資源耗用及污染物產出量的趨勢來看,清楚的指出廠務組織所面臨的環境挑戰與對環境的衝擊將越趨嚴峻。
3. 研究方法
3.1 問卷調查題目與評量級距
利用2020年ESG的問卷調查,該問卷調查收集員工、股東/投資人、客戶、供應商/承攬商、政府與社會(社區、學術單位、媒體、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等六大類利害關係人共842份問卷。詢問利害關係人對台積公司在永續議題的。
本問卷內容共有4大主題分別為環境、社會、經濟、公司治理,合計21個題目(如 表2),並分別詢問利害關係人在各議題「關注程度」以及「推動程度」的看法。
主題 | 子題 |
---|---|
環境 | 氣候變遷、能源管理、水管理、廢棄物管理、空氣污染防制 |
社會 | 職業安全衛生、人才吸引及留任、人才發展、人權、社會參與 |
經濟 | 創新技術、客戶服務、產品品質、供應商永續管理 |
公司治理 | 各委員會運作、財務績效、風險管理、稅務政策、從業道德、 法規歸遵循、企業資訊安全 |
本研究利用類別變相分析,計分量表量測受訪者態度,受訪者依其對各題目的認同程度給予評價。關注程度部分以「非常關注」、「關注」、「稍微關注」、「無」,而推動程度的認同,則以「非常完整」、「完整」、「不完整」、「非常不完整」,勾選出與受訪者的想法最符合者。
3.2 員工影響度評估
本次問卷針對公司員工,增加詢問員工認為在環境、社會、經濟及治理等四面向對營收、獲利、客戶滿意度、員工向心力、營運風險等影響度評價,同樣以類別尺度給予評分;4分(很高)、3分(高)、2分(普通)、1分(低)、0分(無)。
3.3 問卷樣本結構分析(表3)
身分別 | 回收份數 | 百分比 | ||
---|---|---|---|---|
中 | 英 | Total | ||
員工 | 510 | 1 | 511 | 61% |
供應商 | 88 | 5 | 93 | 11% |
學術機構 | 73 | 4 | 77 | 9% |
承攬商 | 42 | 1 | 43 | 5% |
客戶 | 31 | 1 | 32 | 4% |
非政府機構 | 30 | 1 | 31 | 4% |
投資人 | 9 | 16 | 25 | 3% |
媒體 | 18 | 0 | 18 | 2% |
其他 | 12 | 0 | 12 | 1% |
總計 | 813 | 29 | 842 | 100% |
本研究之樣品資料(N=842),在受訪者類別中,員工佔61%(N=511)、供應商佔11%(N=93)、學術機構佔9%(N=77)、承攬商佔5%(N=43)、客戶佔4%(N=31)、非政府組織佔4%(N=31)、投資人佔3%(N=25)、媒體佔2%(N=18)、其他佔1%(N=12)。
3.4 信度分析(表4 表5)
序號 | 主題 | 關注程度 | 推動程度 |
---|---|---|---|
1 | 環境 | 0.992 | 0.899 |
2 | 社會 | 0.988 | 0.809 |
3 | 經濟 | 0.978 | 0.947 |
4 | 治理 | 0.983 | 0.976 |
註 : Cronbach's α值達0.7以上者係屬高信度,介於0.35與0.7間為尚可,低於0.35則不予採用。
序號 | 構面 | 營收 | 獲利 | 客戶滿意 | 員工向心力 | 營運風險 |
---|---|---|---|---|---|---|
1 | 環境 | 0.924 | 0.942 | 0.937 | 0.954 | 0.930 |
2 | 社會 | 0.903 | 0.897 | 0.863 | 0.833 | 0.886 |
3 | 經濟 | 0.689 | 0.679 | 0.583 | 0.853 | 0.855 |
4 | 治理 | 0.855 | 0.849 | 0.827 | 0.874 | 0.931 |
註 : Cronbach's α值達0.7以上者係屬高信度,介於0.35與0.7間為尚可,低於0.35則不予採用。
針對本研究進行信度分析,信度是一種測量工具(問卷)之正確性的指標,利用Cronbach's α值來衡量各變項的問題是否具有內部一致性與穩定性。本研究各主題不論是在關注程度或推動程度的信度分析,Cronbach's α值均>0.7皆符合高信度標準(0.81~0.99),顯示本問卷調查內容具有一致性,足以採信。
4. 結果與分析
4.1 關注程度與推動完整性
依據利害關係人問卷調查,各主題評價來看都是落在「關注」及「完整」的範圍,而以排序來看,四大主題中社會面向是最被關注的,其次為環境與治理,而在推動完整度的評價,利害關係人認為社會及治理是最完整的,在環境面向相較其他主題雖然仍屬完整,但排序最後面,因此環境面向是利害關係人關注但認為推動上較不完整的面向,也是需要在持續努力的議題,社會面向則是利害關係人最關注也認為推動上較完整的議題,詳見 表6。
序號 | 構面 | 題數 | 關注程度x | 推動度y | ||
---|---|---|---|---|---|---|
分數 | 排序 | 分數 | 排序 | |||
1 | 環境 | 5 | 3.1 | 2 | 3.2 | 4 |
2 | 社會 | 5 | 3.2 | 1 | 3.4 | 2 |
3 | 經濟 | 4 | 3.0 | 4 | 3.4 | 2 |
4 | 治理 | 7 | 3.1 | 2 | 3.5 | 1 |
x 關注程度分為四種程度:非常關注、關注、稍關注、無,分別為4分、3分、1分、0分。
y 推動度分為四種程度:非常完整、完整、不完整、非常不完整,分別為4分、3分、1分、0分。
針對環境與社會議題,進行細項問卷解析(詳見 表7 表8),以環境面向來看最被關注的項目是能源管理、空氣污染防制及水資源管理。推動完整度上最完整的是水管理,而推動較不完整的是空氣污染防制及廢棄物管理,因此空氣污染防制及廢棄物是環境面上應更積極的議題。
序號 | 構面 | 關注程度x | 推動程度y | ||
---|---|---|---|---|---|
平均值 | 排序 | 平均值 | 排序 | ||
1 | 水管理 | 3.1 | 2 | 3.5 | 1 |
2 | 氣候變遷 | 3.0 | 4 | 3.3 | 3 |
3 | 能源管理 | 3.2 | 1 | 3.4 | 2 |
4 | 廢棄物管理 | 2.9 | 5 | 3.1 | 4 |
5 | 空氣污染防制 | 3.1 | 2 | 3.1 | 4 |
x 關注程度分為四種程度:非常關注、關注、稍關注、無,分別為4分、3分、1分、0分。
y 推動度分為四種程度:非常完整、完整、不完整、非常不完整,分別為4分、3分、1分、0分。
序號 | 構面 | 關注程度x | 推動程度y | ||
---|---|---|---|---|---|
平均值 | 排序 | 平均值 | 排序 | ||
1 | 職業安全衛生 | 3.2 | 1 | 3.5 | 1 |
2 | 人才吸引及留任 | 3.2 | 1 | 3.5 | 1 |
3 | 人才發展 | 3.1 | 3 | 3.2 | 4 |
4 | 人權 | 3 | 4 | 3 | 5 |
5 | 社會參與 | 3 | 4 | 3.4 | 3 |
x 關注程度分為四種程度:非常關注、關注、稍關注、無,分別為4分、3分、1分、0分。
y 推動度分為四種程度:非常完整、完整、不完整、非常不完整,分別為4分、3分、1分、0分。
社會面向部分最被關注的是職業安全衛生及人才吸引及留任,同時也是推動完整度最佳的項目。至於推動較不完整的議題則是人權部分。
4.2 影響度評價分析
針對員工的增加題目,各面向對公司營運的影響程度評估,如 表9,在四大主題中經濟面向對營收、獲利、客戶滿意度的影響都是最高的,這樣的結果是可預期的,有創新的技術、良好的產品品質、客戶服務等,都能有助於營收、獲利與客戶滿意度。但是員工問卷也顯示出「社會面向」對「員工向心力」以及「營運風險」的影響度是最高的;意即在社會面向有更多的關注、規劃及作為有助於提高員工的向心力,並降低營運風險。
序號 | 主題 | 營收 | 獲利 | 客戶滿意 | 員工向心力 | 營運風險 |
---|---|---|---|---|---|---|
1 | 治理 | 3.4 | 3.4 | 3.4 | 3.2 | 3.3 |
2 | 社會 | 2.9 | 2.9 | 3.0 | 3.4 | 3.4 |
3 | 經濟 | 3.6 | 3.6 | 3.6 | 3.1 | 3.3 |
4 | 環境 | 3.0 | 3.0 | 3.1 | 2.8 | 3.2 |
影響程度:4分(很高)、3分(高)、2分(普通)、1分(低)、0分(無)。
4.3 建構廠務ESG發展藍圖
藉由問卷收集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以利彙整大多數人的想法與期待方向,這樣的方式可以協助廠務ESG瞄準正確的方向,朝向大多數人期待的方向。接下來如何有系統的發展跟建構廠務的發展藍圖,這應該回到ESG的本質-永續,希望2030年的世界是怎樣的樣貌?與社會共好,與世界共好,才能永續發展。有了目標之後,廠務技術能做哪些事情與環境與社會相關的事情。
4.4 環境零衝擊
環境零衝擊是一個遠大的願景,公司持續拓展新的工廠與產能的同時,持續不斷的努力讓水、電、化學品的用量減少,並減少廢氣、廢水與廢棄物的產生,提高營運過程的環境效益;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經濟成果,是國際投資人評比DJSI的重要評價指標-環境效益,該組織以每單位營收所使用的資源或污染越低,代表環境表現越佳,越是值得投資的公司。廠務組織自2015年大力推展環境零衝擊的願景與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除了廢棄物之外,其他項目在2020年環境效益已開始翻轉,如 圖4。
圖4、台積公司近5年環境效益變化趨勢

廢棄物在廠務同仁與供應鏈廠商的合作之下,已開發出多種資源再生技術,並於2020年獲得董事會同意,將在中科園區設置全球第一座零廢製造中心,生產部分電子級再生物料,預計開創嶄新的循環經濟模式,目標將廢棄資源純化為半導體等級化學品,重回台積公司製程使用,預期取代至少30%原物料開採需求,以及減少14萬噸/年廢棄物,相當於目前台積公司總廢棄物20%,中科園區廢棄物40%,未來持續拓展竹科及南科零廢中心之後,預估可減少85%的廢棄物,是相當積極遠大的廢棄物減量目標,也是極具前瞻性的循環經濟的作為,呼應SDGs 12;永續的消費及生產模式。
4.5 向外拓展環境影響力
台積公司在半導體製造業是首屈一指的公司,自己不斷精進之外,提升供應商的環保要求與標準,影響、要求供應商一起投入高環保標準的行列。
4.5.1 以環境效益作為選商或採購標準
今年度台積公司要求自家700多家設備供應商在2030年前節能20%,並將此列為採購評選標準。廠務同樣可以這樣的模式要求廠務相關的供應廠商投入節能、省水、減廢的行列,讓廠商之間形成環保效益的競爭壓力,公開宣示這樣的目標,並每年表揚環境效益表現最佳的公司。
4.5.2 提供技術支援或交流
以空污為例,台積公司的VOC去除率,2020年平均為98%(排放率2%),但法規上要求90%,最佳可行控制技術要求92%(排放率8%),相較於最佳可行控制技術,台積公司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率是一般公司四分之一,顯示一般石化業或製造業的VOC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透過與供應鏈的合作,協助削減效率較差的化學品供應廠商改善VOC排放。
4.5.3 水資源跨界合作
隨著氣候變遷的效應越發明顯,未來旱澇交替出現的週期將縮短,造成災害的頻率提高,以2021年初這波50年罕見的旱災來看,台灣整體水資源的調配問題應更受重視,台灣的水資源有70%為農業用水,但台灣的農業用水採粗放式灌溉,造成很多農業用水過量的在田間流淌,過去台積公司廠務同仁與嘉南農田水利會合作以智慧水閘門協助農民更便利更有效率的開關水門,可節省30%的農用水。除了更便利的開關水閘門外,目前有相當多水稻旱作的研究與實際經驗,不只可省水又可增加稻作產量,然而農民囿於祖先傳承的種植觀念,不易改變淹田的習慣,跨界合作需要有更多的案例來吸引農民,並從青農改變觀念。
與工廠附近的農民、農試所及大學農學院合作研究,由農民以合約契作的方式,農民採用水稻旱作或稻作強化栽培系統(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SRI)[7]的栽培方式,所產出的稻米作為員工伙食的米源,或贈送給廠區所在地附近弱勢民眾或社福團體,如此可達多重效益。而為了擴大影響範圍,契作合約以3~5年的一輪,之後換別的合作農民,讓更多農民可以不用擔心採新的種植方法導致收穫量減少的疑慮,安心地嘗試新的種植方式。
4.6 提供良好工作環境
根據IEK的研究,台積公司一個直接就業(員工),可誘發供應鏈1.55個就業機會,在台積廠區每天有數千位名廠商在廠內工作,提供適當的工作環境有助於提升社會面的人權項目。例如在空間允許條件下劃分部分用餐區域供廠商用餐、休憩。畫分部分停車空間提供廠商使用。
4.7 擴大社會參與
4.7.1 偏鄉與社福雨水收集以及太陽能設置(SDG6、SDG7)
在台灣偏鄉,仍有些地方缺乏水電,廠務組織可透過雨水收集系統及太陽能設置的經驗與技術,協助偏鄉部落評估並設置簡易的水處理系統,讓人人都有水用,人人都有可取得乾淨能源,同時訓練後續維護保養人員,讓偏鄉可自改自足。
4.7.2 共享餐桌-免於飢餓
根據統計全台有63萬中低收入戶,其中弱勢兒童有23萬人,如何有組織、有系統的資助成長中的兒童免於飢餓,參考「共享餐桌」的概念,員工在公司用餐,每用一份餐點,系統便捐一點點餐費(例如3~5元)給弱勢兒童,其概念是員工有一餐,兒童也有一餐,員工增加少少的錢,積少成多同樣可以協助兒童免於飢餓。PUSD過去與安德烈食物銀行合作,由員工認購營養食物包送給需要的兒童,然而該活動目前是點狀活動,若能成為常態性的活動,將可讓員工的愛心更穩定的幫助需要的兒童。
4.8 其他SDGs相關之可行方案
4.8.1 生物多樣性-SDGs 15
建廠時或後續維運部分,納入生物多樣性的規劃考量,增加更多種類的植栽,吸引多種生物棲息,以中科F15B為例,設有近自然林營造區,近自然林的概念是在小區域中以豐富的喬木種類營造森林的樣貌,類似小區域的「植物方舟」,種植適合當地微氣候的喬木、灌木、花草,豐富的植物種類自然吸引多樣化的生態入駐。這樣的建築景觀概念亦可透過綠建築參訪向外推廣。
4.8.2 偏鄉遠距課輔-SDGs 4
透過教育是翻轉貧窮的最佳手法,今年因為COVID-19的影響,學校改為遠端教學,偏鄉學校有機會增加一些電腦設施,未來或許可結合這樣的硬體設備改善,結合志工成立偏鄉遠距課輔系統,協助偏鄉學校進行課後輔到,提高學童的學習成效。
5. 結論
本研究透過國際評比趨勢、利害關係人問卷調查,以客觀的數據提供廠務ESG的發展方向,透過廠務的技術與投入,讓社會共好。本次問卷調查信度分析之結果具有高信度,透過國際評比趨勢,協助廠務更多環境面向的發展藍圖。
由研究結果可知,針對環境、社會、治理三大面向中,環境及社會面向是最被關注的,因此是持續發展的重點方向,其中因環境面向是受關注但推展較不完整;因此成為廠務ESG後續要更努力推展的面向。進一步檢視環境面向,又以空污及廢棄物處理是推動較不完整也是需要持續努力進步的議題,若以2020年DJSI的評價指標來看,此兩者空污項目的指標已轉正,而廢棄物的指標尚未翻轉故成為亟待改善的項目。
社會面向推動較不完整的項目是人權及人才發展,以人權來說,建構一個更友善的工作環境給員工及廠商,可增加工作效率與社會邊際效益。至於廠務的人才培訓則建議可更有系統地推動,提供更多元的技術學習方式與成效評估。最後,「社會參與」雖然不是最需要強化推動的面向,卻是人人可參與的ESG活動,透過社會面向的議題強化,將有助於提升人員及廠商的向心力,讓彼此更密切的合作,共同成為提升社會向上的力量。
參考文獻
- United Nation Global Compact, Business reporting on the SDGs, an analysis of the goals and targets, 2017.
- 朱竹元,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策略-企業的全球通行證,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2016。
- https://www.spglobal.com/esg/csa/indices/djsi-index-family
- 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看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2018。
- 經濟日報,ESG 12堂趨勢課,2019。
- IEEE, IRDS 2018 YIELD ENHANCEMENT & FACTORY INTEGRATION, 2018.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強化水稻用水栽培體系(SRI)可行性評估及其對水資源之影響計畫,2013。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