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科十五廠五期生物處理系統 攝影/洪湘寧
Advanced Organic Treating Wastewater with Waste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Bio System

以廢水治廢水─ 以生物處理有機廢水

關鍵詞/ 生物處理4、異丙醇去除、有機製程廢水、活性污泥法2
Keywords / Biological Treatment3,IPA Removal,Organic Wastewater,Activated Sludge Method

台積公司廠務製程廢水分流確實,其優勢在於分流後,可規劃流程簡單且較小系統設計量,但也因此需添加更多化學品,例如酸、鹼廢水分流處理後,酸鹼廢水各自需添加化學藥劑進行中和。有鑑於此,我們希望尋找「以廢水治廢水」之機會點。台中廠區放流水氨氮濃度管制標準為20mg/L,故建置生物處理系統處理生活汙水,但目前台中廠區生物系統現況,其碳源於好氧槽消耗殆盡,不足以提供缺氧槽足夠碳源進行脫硝反應。台中廠區高階有機廢水因IPA濃度約為200~300mg/L,若回收至次級用水,IPA將藉由廢氣處理系統逸散至大氣,進而影響廢氣外排及潔淨室空氣品質。綜合以上,透過有機廢水所含之IPA做為生物系統所需之碳源,使生物系統發揮完整的脫硝反應,亦可降低有機廢水IPA濃度,每日增加800~900噸回收水。

文字設定:

前言

廠務製程廢水處理係將製程廢水依水質特性,或不同管路材質之需求進行分流,以台中廠區為例,目前製程廢水分類共16種,分流後再將性質較接近之廢水匯集,故水質較為單純,僅須較簡單的物化處理流程,且較小設計量之系統,即可將廢水各個擊破,也因此,隨著製程演進,分流種類持續增加,廢水回收系統亦在六七年間,從不到十套系統,至今已超過二十套系統,也因此無法透過製程廢水原有之性質進行混和而減少處理成本,例如酸鹼廢水分流處理後,無法透過廢水中所含之酸性、鹼性製程化學品(如 HCl, H2SO4, NH4OH, TMAH)進行酸鹼中和,而需額外添加硫酸或液鹼分別處理酸鹼廢水。有鑑於此,我們檢視目前廠內系統狀況,尋找不同種類廢水是否存在「以毒攻毒」或「截長補短」的可能性。

2016參與F15P5水處理系統建置及試車,目前為氨氮系統、生物處理系統工程師,並與設計部合作規劃設計高階有機製程廢水生物處理系統。

台中廠區放流水氨氮濃度管制標準為20mg/L,各廠皆建置氨氮系統處理製程廢水,但生活汙水在台積既有廠區,僅透過化糞池沉降固態物,上澄液直接排放至放流井。然而這樣的運轉模式,是存在風險的,以 圖1為例,即便台中廠區製程廢水做到平均13mg/L,但當製程廢水瞬時流量在最低200 CMH時,化糞池泵浦皆同時啟動,此時放流氨氮濃度將達48.3mg/L,故在設計廢水系統時,不可只考慮平均濃度,亦要考慮瞬時變化。

圖1、模擬台中廠區生活汙水若未建置生物處理之水質水量

此外,以生活汙水氨氮濃度約250 ~300mg/L,貢獻放流水氨氮濃度約7~8mg/L,製程廢水設計放流濃度約13mg/L,兩者相加亦超過20mg/L,故需建置處理生活汙水之系統。幾經評估、討論後,決定以生物處理來處理生活汙水,因此本公司第一套生活汙水生物處理系統便應運而生。

但生物系統不同於物化處理,需滿足微生物生長所需環境,才能使微生物發揮有效的硝化、脫硝等作用。然而,台中廠區生物系統現況,其水質條件、實際水量與設計有落差,其碳源在好氧槽即被硝化菌消耗殆盡,不足以供給缺氧槽進行脫硝反應,我們希望透過廠內廢水,從中尋求可用的碳源。

廠內高階有機製程廢水(Advanced Organic Reclaim with IPA, AORI)每日水量約900~1,000CMD,其水質導電度佳(<20us/cm),但水中IPA濃度約為200~300mg/L,若回收至次即用水,水中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 IPA)將藉由AAS系統逸散至大氣,進而影響廠內潔淨室空氣品質,故台中廠區目前AORI不予回收。

綜合以上,我們希望透過AORI所含之IPA做為生物系統所需之碳源,不僅可使生物系統發揮完整的脫硝反應,亦帶來水資源回收利用之效益。

台中廠區生物系統介紹

台中廠區生物處理系統,是使用活性污泥法,其處理目標為降低生活汙水氨氮濃度,系統規劃為台中廠區/6/7共用,系統分為兩反應序列各為200CMH,總處理量為400CMH,設計產水氨氮濃度小於16mg/L,系統配置以好氧-缺氧-好氧配置,進行硝化、脫硝等反應,其流程如 圖2

圖2、台中廠區活性污泥法生物系統流程

各槽基本介紹如下:

收集槽

桶槽160m3,滿載時水力停留時間19.2hr,透過大槽體緩衝水質變化,避免生物系統微生物所需生長環境劇烈變化導致微生物死亡。此外,透過大容量槽體,亦可緩衝生活汙水日夜水量不均之特性。

pH調整槽

因好氧槽硝化菌進行硝化作用,適合在弱鹼性環境,故在好氧槽前需進行pH調整,以利硝化菌進行反應。

好氧槽I

主要進行硝化反應,將氨氮轉換為硝酸根,硝化菌一般適合稍弱鹼性的環境,以維持反應之進行,當pH降至酸性範圍時,硝化速率隨pH降低而下降;當pH降至5以下時,硝化反應完全中止,一般pH 值範圍在6.5~8.6之間,最佳pH 值在7.5~8.5左右,其反應式如下:

承上,因硝化過程中產生約2當量之氫離子,故pH值隨反應進行而降低,須持續添加鹼液調整pH 值,以維持反應之進行,當pH降至酸性範圍時,硝化速隨pH降低而下降;當pH降至5以下時,硝化反應完全中止,一般pH值範圍在6.5 ~8.6之間,最佳pH值在7.5~8.5左右。

缺氧槽

主要進行脫硝反應,將硝酸根轉換為氮氣,其反應式如下:

硝酸根轉為氮氣:

亞硝酸根轉為氮氣:

反應式中的CH3OH (甲醇)可以乙醇、醋酸鈉、葡萄醣等其他有機碳作為碳源,而此處的碳源,亦即前言所述,因碳源在好氧槽被異營菌消耗殆盡,導致缺氧槽無足夠碳源維持脫硝作用。

pH控制於 6.5至7.5可得最有效之脫氮效果,最佳值應在7.0左右(Christensen Harremoes, 1977),如pH低於6.0或高於8.0時,脫硝速率即迅速降低,於pH4時,主產物為N2O,若pH低於3.5時,脫硝作用將停止。

好氧槽II

因台中廠區生物處理系統設計是以處理氨氮為主,且系統設計須將氨氮處理至小於16mg/L,故在缺氧槽後設有好氧槽II,其目的用於處理殘留低濃度氨氮。

沉降槽

生物系統不論是好氧槽、缺氧槽,其設計皆需讓微生物懸浮於槽體內,避免沉降於桶底,故好氧槽透過鼓風機,缺氧槽則透過攪拌機達到此目的,而由於最後反應槽為好氧槽II,需設置沉降槽將來自於好氧槽II的懸浮微生物、汙泥沉降,直接排放至放流井而影響放流SS。

除了避免影響放流SS濃度,於沉降槽沉澱之微生物、汙泥,亦設計有pump回流至好氧槽I或缺氧槽,以維持槽內微生物數量。此外,由上述好氧槽、缺氧槽之反應式可看出,好氧槽進行硝化作用需消耗鹼度(即好氧槽反應式中CO2),而缺氧槽脫硝反應可產生鹼度,適當的回流亦可提供好氧槽所需的鹼度。

放流槽

由於生物處理系統是直接排放至放流井,故系統最後設置放流槽,並架設pH、氨氮、SS等線上分析儀,以確保放流水品質

方法評估

如前言所述,台中廠區AORI水量約900~1000CMD,導電度約小於20us/cm,但IPA濃度約250~ 300mg/L,若回收至次級用水,將使AAS洗滌塔水體IPA濃度上升,當水體IPA高於10mg/L,則在洗滌過程中,IPA將由水體中揮發而排放至大氣,而廠內AAS系統與外氣空調箱(Makeup Air Unit, MAU)相鄰,以台中廠區為例,當風向變更為南風時,從AAS逸散之IPA將被MAU吸入,進而潔淨室空氣品質,因此目前AORI皆不予回收,直接排放至廢水系統。

若我們要把AORI中的IPA作為生物系統缺氧槽碳源,需先確認生物系統缺氧槽缺少的碳源總量、高階有機製程能提供的IPA總量。若AORI所含IPA總量,仍不足提供缺氧槽脫硝所需碳源,則仍需額外添加其他碳源(例如廠內W-IPA);反之,若IPA過剩,仍可做為系統內異營菌養分,若生物系統能完全將高階有機製程廢水IPA去除,亦可改善放流水質。

以IPA作為缺氧槽碳源之反應式如下:

依此反應式計算,硝化菌分解1g NO3-N需要1.19g IPA,以目前台中廠區生物系統殘餘硝酸鹽氮濃度150mg/L,水量170CMD,即每日需去除25.5kg NO3-N,需要30.3kg IPA,但考量IPA亦會被缺氧槽內其他異營菌消耗,故需添加其所需理論值2.5倍IPA。而高階有機製程廢水每日水量900CMD,濃度約250mg/L,意即水體內有225kg IPA,足夠供應生物系統進行脫硝反應。但由於高階有機製程水量太大,其廢水需經過濃縮後,方可導入生物處理系統作為碳源來源。目前已測試未濃縮之AORI廢水導入生物系統約60CMD,經檢測其供應之碳源可提高缺氧槽脫硝效率,此外生物系統對於AORI廢水IPA去除效率,可達將近100%去除率。

RO膜為目前廠務最廣泛應用的過濾裝置,除了可回收廢水再利用,更可將水中雜質提濃後再排放至廢水系統處理,可減少廢水系統處理量,透過RO膜特性,可將高階有機製程廢水提濃排放至生物處理系統使用。依DOW資料顯示,回收系統最廣泛使用的RO型號HRLE-440資料如 圖3

圖3、DOW HRLE-440 IPA 去除效率

DOW HRLE-440 RO膜之IPA去除率達94% (造水率85%、入水100ppm、產水6ppm、濃縮水633ppm),雖然相較於其他鹽類高達99%以上之去除率仍有差異,但對於要用來將IPA提濃作為生物處理之碳源,94%去除率已可符合需求。

承上IPA提濃demo流程、IPA質量平衡如 圖4

圖4、台中廠區本次demo 專案系統流程圖

經兩階段RO膜濃縮後,可將900CMD、IPA 250mg/L的高階有機製程廢水提濃為21CMD、9648 mg/L,其水量僅佔去生物處理系統設計量約5%,透過較緩和的方式排放至生物系統,以達補充碳源之目標。

確定處理流程後,亦須檢視AORI廢水水質 表1,確認是否有其他運轉風險,經評估,可能風險有二,其一AORI廢水含有低濃度雙氧水,其二,RO菌塞問題。

表1、台中廠區 AORI+AOR 水質

系統編號

P5A AORI

P5B AORI

水質項目

雙氧水

pH

導電度

COD

雙氧水

pH

導電度

COD

Date

ppm

 

μS/cm

ppm

ppm

 

μS/cm

ppm

02月17日

0.5

8.50

15.27

 

0.5

6.68

8.10

 

02月22日

4.0

7.61

18.32

765

0.5

7.19

8.83

1056

02月24日

0.5

8.22

17.26

570

3.0

7.78

8.94

6770

02月28日

5.0

8.30

17.03

795

7.0

7.39

11.88

1175

03月03日

4.0

8.16

16.41

511

0.0

7.66

12.55

590

03月06日

8.0

7.60

17.71

819

13.0

7.38

12.24

903

03月08日

7.0

8.56

14.55

664

3.0

8.69

13.40

1168

03月10日

3.0

8.15

11.23

425

0.0

7.93

9.81

578

低濃度雙氧水處理方法較為簡單,demo期間可選擇添加雙氧水酵素或其他還原劑(ex: 亞硫酸氫鈉)進行處理,但菌塞問題則較為棘手,因RO濃縮水最終將排放至生物系統,若添加非氧化性殺菌劑,若藥性殘留則可能導致生物系統微生物死亡。

故demo期間將透過pH調整方式,將pH控制於10.5~11抑制RO菌塞問題,由於AORI廢水導電度極低(<20us/cm),無緩衝溶液效果,故評估僅需添加微量NaOH即可提升至所需之pH。此外,好氧槽於硝化過程,水體pH會持續降低,目前台中廠區是透過好氧槽前pH調整槽添加NaOH提高好氧槽pH值至10,因此,於demo系統RO前調整至10.5~11,最終濃縮水亦可減少生物系統NaOH加藥量。

結論

經計算,台中廠區缺氧槽僅需添加75kg IPA,而每日AORI濃縮可提供約202kg IPA,故除本案在補充缺氧槽所缺乏的碳源之外,亦會導入更多的AORI濃縮廢水,測試生物處理系統處理IPA之能力,藉此改善放流水IPA濃度,未來甚至可進行廠內W-IPA減量測試。

此案於撰文期間仍在發包階段,實際運轉勢必有許多問題須克服,但我們希望透過本文傳達「以廢水治廢水」的理念。目前十二吋各廠水處理系統,每個月皆耗費1,000~ 2,000萬元化學品;若能透過廢水本身特性加以調配,不僅可減少購買化學品費用,亦減少外排廢水之導電度。

參考文獻

  1. 翁煥廷,生物處理程序常見問題,104年度工業區環保中心處理單元最適化操作參數建立講習班,2015。
  2. 張聖雄,廢水生物處理程序常見問題實務探討,工業污染防治期刊,Jan. 2016。
  3. 鄭凱義,以厭氧生物處理法去除廢水中異丙醇及丙酮之研究,2005。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