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科十四廠無塵室濕蝕刻高溫硫酸機台 攝影/藍家斌 影像處理/洪湘寧
New Cleaning Technology of Exhaust Ducting Powder

排氣風管結晶清潔新技術

關鍵詞/ 結晶6、灑水頭、抽氣
Keywords / Powder5,Sprinkler,Exhaust10

南科十四廠五期於2013年5月開始將20奈米製程投入量產,伴隨著新製程開發,意味著新型態前所未見的問題也將衍生出來,其中又以濕蝕刻製程中酸鹼氣混和產生的結晶問題最為困擾。往例的清理採取定期清潔方式,不僅造成人力的負擔,也造成運轉的不穩定及經濟成本。因此對於新製程如何開發出抽氣風管結晶清潔新技術是接下來所需面對的課題。

文字設定:

前言

2012年5月南科十四廠五期開始大量安裝機台,第一台「濕式蝕刻」(以下簡稱Wet)機台於5月17日進機,開始了新的製程。生產從開始至今,Wet製程所產生的抽氣結晶問題始終困擾著各廠,無有效率的方法可解決此問題,其中又以「高溫硫酸」(High Temperature H2SO4)機型所發生的頻率最高,深入了解後,如 圖1流速模擬圖可看出風管於彎管處之流速最低,其沉積情形應較為嚴重。經由 圖2發現從機台端氣水分離盒→PP塑材管→廠務抽氣風管→風車入口風門皆可發現結晶的情況,其中廠務抽氣風管堆積情況甚為嚴重,需一週清理數次。因此我們先將高溫硫酸機台類型列為本篇研究對象,先就其機台特性及化學特性進行評估及探討。

圖1、風管流速分布圖

圖2、機台抽氣流程圖

文獻回顧

將風管結晶刮取碎屑進行定性分析,所分析物質為銨根及硫酸根離子,接著查詢Caro's High Temperature H2SO4此類型機台製程中所使用的化學藥品 表1為硫酸(H2SO4)及氨水(又名氫氧化銨,NH4OH),其化學式反應如下:

2NH4OH+H2SO4→(NH4)2SO4+2H2O ......................式(1)

表1、機台化學品使用表

Item

Component

Chemical Name

Q’ty

Location

(V)

Drain

temper-

ature

Buffer

Tank

(Y/N)

Bath/Buffer Tank Volume

Max Filling Time

Inlet Flow Rate (LPM)

Single Line Drop2

Piping &

Connector

Mixed

Chemi-

cal 14

(if any)

Mixed Chemi-

cal 2

(if any)

3F

2F

1F

B1

   

Liter

sec

Max

Min

(Y/N)

Size

Type

   

1

(63)Main Body Side Cabinet (DDI) NH4OH IN

NH4OH

1

V

     

25

Y

5L

 

3L/min

 

Y

OD.

3/8"

1”

PFA Tube Fitting

PVC Socket

NA

NA

2

(64)Main Body Side Cabinet (DDI) H2O2IN

H2O2

1

V

     

25

Y

5L

 

3L/min

 

Y

OD.

3/8"

1”

PFA Tube Fitting

PVC Socket

NA

NA

3

(88)Main Body Side Cabinet (H2SO4)

H2SO4 IN

H2SO4

1

V

     

25

Y

40L

 

10 L/min

 

Y

OD.19

XID.16

1 1/2”

PFA Tube Fitting

PVC Socket

NA

NA

4

(26)CC (DHF)

Chemical IN 1

49%DHF

1

V

     

25

Y

12L

 

5L/min

 

Y

OD.

1/2"

1”

PFA Tube Fitting

PVC Socket

NA

NA

5

(27)CC (DHF)

Chemical IN 3

H2O2

1

V

     

25

Y

40L×2

 

5L/min

 

Y

OD.

1/2"

1”

PFA Tube Fitting

PVC Socket

NA

NA

由氫氧化銨和硫酸中和後得硫酸銨成品,如 表2所示,可得知其化學特性為酸性、結構不緊密且易溶於水,嘗試以敲擊與沖洗等方式將其溶解排出以得到良好壓力控制。

表2、結晶化性成分表

項目

內容

硫酸銨

IUPAC名

Ammonium sulfate

別名

硫銨、肥田粉

化學式

(NH4)2SO4

摩爾質量

132.14 g·mol⁻¹

外觀

白色吸濕性顆粒或晶體

密度

1.77 g/cm³ (50 °C) (122 °F)

熔點

235-280 °C (508-553 K) (分解)

溶解性

(水)

70.6 g/100 mL (0 °C)
103.8 g/100 mL (100 °C)[1]

臨界相對

濕度

79.2%,30 °C

如 圖3中所示,發現系統壓力因為機台製程中所含酸及鹼的成分,於風管處產生結晶物的沉積於風管端而導致壓力會有下降的趨勢。我們依照以往運轉經驗,先將風管區分成三大區塊並訂立清潔週期,如 圖4所示,使壓力維持基準達到系統穩定及良好的壓力供應品質;每週兩次至風管處進行管路清潔(風管振動及清洗),若以每次清理主系統風管3小時、二次配風管2小時計算,試算表如下:

圖3、風管抽氣壓力趨勢圖

圖4、風管易結晶處與清潔頻率

主系統風管清洗及調整工時估算:

工時 / week

  = 3 hour / times× 2times
  = 6 hours / week

工時 / month

  = 6 hours× 4weeks
  = 24 hours / month

二次配清洗及調整工時估算:

工時 / week

  = 2 hour / times× 2 times
  = 4 hours / week

工時 / month

  = 4 hours× 4weeks
  =16 hours / month

如 圖5所標示,統計平均每週進行壓力微調約有65%,是因為結晶沉積而必須進行調整,不但造成值班人員的負擔,更可能影響生產的良率及粉塵顆粒的風險。

圖5、警報頻率及統計

結晶清潔手法介紹及演進

風管時常會因為製程關係造成結晶阻塞,因此風管的清潔就顯得相當重要。根據經驗法則及流體力學原理,結晶生成於風管擾流及低流速的地方,即為風管彎管處及風門被風處為結晶最常沉積的地方,以下就要介紹從以前到現場風管結晶清潔手法及演進流程,如 表3及 圖6圖7所示。

表3、結晶清潔手法整理表

 

敲擊法

揹負式灑水

移動式灑水

固定式灑水器

拆管清潔法

優點

清潔方便

清潔方便

潔淨持效性中

清潔方便
潔淨持效性中

清潔方便
潔淨持效性高
平地作業

適用範圍廣

缺點

清潔不完全
高度作業

高度作業

高度作業

高度作業
高風險工程
費用昂貴

適用時機

初步清潔

重點清潔

重點清潔

重點清潔

灑水無法清除處

位置侷限

人員容許進入

人員容許進入

正常清洗

正常清洗

水量(L)

12

40

50

安全性

高度作業

高度作業
需揹負重物

高度作業

平地作業

高風險工程

操作人員(員)

3

3

2

1

10

圖6、固定式風管清洗器示意圖

圖7、風管清潔演進表

震動法

此為最常見的結晶清潔手法,人員利用香檳槌敲擊風管彎管及風門的法蘭處,藉由震動傳導使結構不緊密的結晶震碎為小顆粒狀後隨著抽氣系統帶至中央處理系統進行處理。此方法缺點為結晶清除不完全及人員受限高度無法於所有結晶處進行敲擊。

人員揹負式灑水沖洗法

此構想源自於農藥噴灑機,清潔人員將水裝置儲存桶內,儲存桶下方有馬達可進行抽水,而後人員需爬至需清潔處將灑水噴頭放入清潔測孔後,開啟灑水馬達即可進行作業。此方法缺點為受限於空間位置及人員須爬至高處方可作業。

移動式灑水沖洗法

此方法由人員揹負式灑水法演進而來,經過改造儲存桶,灑水效率及作業風險大幅降低,人員無需跨坐於風管上進行作業亦無須時常往復加水進行清潔。缺點為需兩人作業並使用合梯方可進行作業。

固定式灑水器

圖6為本文主要講述方法,將移動式灑水進行再進化,安裝固定式灑水機,藉由管路將灑水頭安裝在風門處,人員不需高架作業,只需操作控制盤即可進行風管清潔。

拆管清潔法

針對灑水無法清潔的地方,長期累積產生堅硬結晶,敲擊、水氣也無法消除。此時即可利用拆除管路將其分段拆除後進行清理,再將其組裝。缺點為工程費用昂貴及人員作業風險。

計畫方法

依據 表2特性,我們分別對結晶的問題加以研究討論,依據3W1H法則先進行問題釐清。

由 表4所示,可以歸納分析出以下論點:

表4、3W1H 問題分析表

3W1H

問題詳細說明

What

壓力如何反應

壓力偏移

壓力穩定

壓力偏差情況

長時間下降

長時間上升

Where

何處容易積存結晶

彎頭、障礙物、流速緩慢區

平滑處、流速快區域

所見到地點

主風管、次風管、洗滌塔入口處

主風管、機台

When

何時 第一次見到

2015/3/24

更早 或 更晚

何時見到?(在流程的哪一個步驟)

調整風門

法蘭、平面管

何時又看到?(形式、隨機、連續或週期)

週期或連續

隨機

How

多大(被影響之事物數目趨勢:增加、減少或不變)

增加

更少或不變

偏差在物件上的數目

增加

更少或更多

結晶累積的情況

累積

維持或不變

  • 生成影響(what):影響風管壓力,因風管結晶累積而長時間下降。
  • 生成位置(where):在流速慢、濃度高及有障礙物處堆積。
  • 生成時間(when):長時間生成且依據用量濃度決定。
  • 生成情況(how):累積且持續。

接著我們將問題鎖定在風門處,思考清洗作業人員每週爬至風管上進行清洗,不僅危險、耗時且清潔時效有限,在經過討論後孕育產生了灑水清洗器的概念。

在進行風管灑水前,必須對風管排水進行評估以確保灑水時能維持排水順暢而不影響風管壓力。研究原排水管之斜率無法應付常態性噴水所產生的水量,因此針對排水管進行改造:

  • 管路過長無洩水坡度→製作良好排水斜率(1:100)
  • 跨距過長造成管路凹曲→將風管每段長度由3公尺改成2公尺
  • 水封高度設計不良→改善水封進出口高度差

接著針對風管灑水的相關參數進行討論:

  • 灑水方向:順向、逆向、垂直噴

參考文獻[1]針對灑水頭垂直及逆向進行實驗,如 圖8發現雖然逆向灑水有較佳的清理結晶效果,但是於業界使用卻有其困難性,其灑水頭表面容易附著結晶微粒降低清潔效果,因此決定設計噴頭為順向灑水。

圖8、風管清洗器灑水方向圖

  • 灑水頭及牙口尺寸進行討論:

如 表5針對風管內量測風速約為10米,灑水口距離風門處約為50公分,考量灑水擴散角度及風門位置後,選用灑水角度120°及8”牙口,經計算其灑水距離可剛好噴至風管處。

表5、灑水角度及牙口尺寸表

結果與分析

從一開始風管結晶只能求助拆管進行清潔,演進到人員揹負灑水設備清洗,到推出第一代風管清洗器取代人工水洗或拆管清潔,不僅sub-main壓力震盪幅度大幅縮減近70%,壓降週期也有大幅縮短。

接著我們分析抽氣壓力資料發現抽氣壓力標準差由27.6下降至13.9,收斂約50%;壓力震盪範圍由130.0 pa下降至40.9 pa,收斂約70%。由 圖9可看出進行自動清洗時抽氣壓力表現相對穩定,且可長期有效控制風管壓力。

圖9、With sprinkler machine sub-main exhaust pressure trend chart

結論

在製程的演變上推陳出新,廠務的設備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亦需要不斷的思考改變。在清理結晶的問題中,從敲擊、揹負式灑水,演進到移動式灑水以致本篇最新技術固定式灑水,顯示出在結晶問題的解法中吾人亦須不斷的改善及創新。固定式灑水主要是彌補先前方法的不足,包含安全性、效率,以及作業方便性皆有大幅的提升,在20奈米濕蝕刻的高溫硫酸新型態機台所衍伸出的結晶問題解決方式,推出創新方式灑水機進行問題解法,或可提供業界同仁們參考。

參考文獻

  1. The Effect of In-Duct Sprinkler Operation on Exhaust of Fire Gases from Clean Room Wet Benches, Tak-Sang Chan and Hong-Zeng Yu.
  2. Kozicki, M. K. Hoenig. S. A. and Robinson. P. J. CLEANROOMS.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1991.
  3. "ATS Information Bulletin No 6 - Report on Fume Exhaust Duct Fire Sprinkler Tests", ATS Products Inc., San Bruno, CA, 1988.
  4. Kirson, D.. "Should Automatic Sprinklers Be Installed in Exhaust Systems", SFPE -- Bulletin, January/February, 13~15, 1989.
  5. Modisette, J. L, "Two-Phase Flow In Pipelines - I: Steady-State Flow". J. of Energy, Vol. 7, No. 6, 502~503, 1983.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