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科十五廠六期廢氣處理設備燃燒式洗滌塔 攝影/ 洪湘寧
Local Scrubber Clogging Improvement and PM Frequency Reduction

製程廢氣處理設備 阻塞改善與保養頻率有效減量

關鍵詞/ 製程廢氣處理設備2現址式空氣處理設備6副產物3阻塞2、預防保養
Keywords / Local Scrubber (LSC)8,Byproduct,Clogging,Preventive Maintenance18

製程廢氣處理設備因為會有副產物的產生,而需進行預防保養,但若副產物過於頻繁的阻塞問題發生,使得保養頻率升高,造成人力資源投入與負荷過大,即為異常阻塞事件,因此必須要進行各項阻塞改善措施去減量。本文即以南科廠所遇到的八項異常阻塞案例,透過觀察副產物阻塞現象,以常見的改善手法,如沖吹、破壞、攔捕或加溫方式,應用於各種廢氣處理設備機型上,目的不在於期望能夠避免副產物的生成,而是以能夠暢通製程廢氣排放動線,以及避免影響其它內部原件為前提。最終改善措施的實施成功的將每年高達81,411小時的異常保養工時,減量餘13,197小時的固定保養工時,減量成效高達84%,共計33位保養作業人員負荷減少。

文字設定:

前言

半導體製程在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到許多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在生產過後變成了製程廢氣,藉由真空泵浦(Dry Pump)輸送到製程廢氣處理設備(Local Scrubber, LSC),進行90%以上有害物質的削減處理,接著進入排氣系統輸送到中央廢氣處理系統(Central Scrubber)進行最終處理,最後排放至環境,如 圖1

圖1、製程廢氣處理流程

根據物質不滅定律,製程廢氣中有害物質的削減,是轉而形成各種型態的副產物產生,如粉末(Powder)、廢水,其中Powder的形成經常造成Local Scrubber累積阻塞異常。為避免Local scurbber阻塞異常影響製程生產,因此需排定預防保養(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清潔以維持Local Scrubber正常運轉。然而在某些特定製程,Powder的阻塞情形特別嚴重,PM的頻率特別高,不但造成PM人員負荷(Loading)過大,更影響了Local Scrubber的穩定運轉,嚴重的話還有可能造成製程機台排氣不順而影響生產,因此各廠區自成廠以來,即不斷的針對各種不同製程與Local Scrubber形式的阻塞問題進行改善。而這些改善方法除了能夠維持穩定運轉降低PM locading,也能夠提供新建廠區參考,提前強化Local scurbber,預防各種已知的阻塞異常發生。

文獻探討

製程廢氣轉換成Powder有許多的原因,有些是因為彼此之間產生反應結合而成,如式1式2式3,有些是因為經由高能量破壞了原有的鍵結,再重新組合形成,如式4式5,有些則是在水洗過程中發生中和反應產生,如式6

TiCl4+2H2O→TiO2+4HCl - 式1

TiCl4+O2→TiO2+2Cl2 - 式2

SiH4+2O2→SiO2+2H2O - 式3

SiH2Cl2+O2→SiO2+2HCl - 式4

2SF6+4CH4+6O2→ 12HF+ 2H2SO4+2CO2 - 式5

NH3+HCl→NH4Cl - 式6

大部分的Local scrubber即是透過將這些製程廢氣在內部進行轉換成powder,來達到削減處理的目的,但也有些廢氣在削減轉換前,因為冷凝結晶而形成powder出現。然而並不是所有的powder形成都會造成累積阻塞的問題發生,參考陳威儒[1]於民國103年所著「區域洗滌設備異常事件失誤模式探討─以某半導體廠為例」的研究論文可知,電熱式與燃燒式的Lcoal scrubber經常使用於較易阻塞的製程中,而最常阻塞的位置有廢氣入口(Inlet)、爐膛(Chamber)、出口排氣(Oultlet exhaust)、未經處理的廢氣管路內,以及循環水噴頭等位置,這些阻塞情形也與TSMC各廠所遇到的問題大致相同。而造成powder累積阻塞的原因很多,參考TSMC F12郭勝欽[2]研究pow-der沉積阻塞的文獻可以得知,廢氣在引氣管路內傳輸的過程中,遇到了管路的匯合或轉向時,造成了流場的紊流產生,廢氣在紊流場範圍內滯留與流竄,使得廢氣在此範圍削減轉換或冷凝結晶後沉降累積,並造成了阻塞問題發生。

在南科廠區中,CVD (薄膜)、PVD (薄膜)、EPI(薄膜)、DIF(擴散)、ETCH (蝕刻)這些使用電熱式與燃燒式的Local scrubber的製程,在製程廢氣入口(Inlet)、爐膛(Chamber)、出口排氣(Oultlet exhaust),甚至是廢氣管路段(Piping line)均有發現嚴重的powder阻塞問題,而為了要維持正常運轉避免發生其它異常發生,因此必須要頻繁的進行各種異常阻塞PM。也因如此累積了許多固定週期PM以外的異常阻塞PM工時,如 表1圖2,造成PM人員的loading過大,以及Local scrubber因過多時間停機PM,而無法長效運轉處理的浪費,如 圖3。甚至較嚴重的阻塞還會導致製程廢氣輸送不順,造成真空泵浦因背壓過高跳脫而影響產能,如 圖4,因此必須要設法改善各種powder阻塞的問題。

表1、南科廠 Local scrubber阻塞異常與PM loading

處理方式

Local Scrubber機型

製程

阻塞位置

異常PM工時(小時/年)

燃燒式

DAS STYRAX_DUO

薄膜

排氣風門

15,330

爐膛

15,330

DAS ESCAPE_DUO

蝕刻

爐膛

2,993

廢氣入口

1,825

電熱式

IPI SGA-310B+

擴散

爐膛

4,171

廢氣入口

1,825

WTC-300

薄膜

循環水噴頭

36,500

NA

廢氣管路

薄膜

P型管夾/管夾

3,437

Total

81,411

圖2、南科廠異常PM佔比

圖3、Local scrubber異常PM停機時間

圖4、真空泵浦背壓偵測範圍

計畫方法

自過去以來Local scrubber避免powder阻塞影響運轉的改善即不斷的在創新,如陳威儒[1]以避免阻塞造成其它危害風險產生的角度,整合各種廢氣動線阻塞的問題,以固定巡檢或有效的偵測器進行提前預警偵測,設定合理PM週期規劃,降低阻塞事故發生。而水路管件阻塞問題,則提前在循環水槽增設柵欄阻隔powder,避免阻塞後段管路。郭勝欽[2]則研究過powder沉積阻塞的原因,是因為廢氣引氣管路匯合或轉向,造成流場紊流形成,因此其以改善流場減少流體損失係數,如 圖5,讓廢氣流動順暢避免與管路的碰撞,終得以減少powder阻塞延長PM週期。

圖5、流場改善示意[2]

然而並非所有的紊流流場皆能夠進行流場的改善,如受限於機台空間而必須配置彎管轉向,或是多管路匯集後進入同一單元處理以及大小管路空間的轉換等,這些都是無法將其隨意修改的因素。面對這些困難點,就必須要另外設置合適的改善措施使用。

不同的製程或不同的Local scru-bber使用,其powder阻塞情形也會有所不同,甚至生產產能的多寡也會影響powder累積的程度。因此各個廠區之間所遇到的阻塞異常,其實都不盡相同,例如南科廠區自2015年始所遇到的各種阻塞異常,相較於其他廠區之間,因為製程與產能各有差異,所以遇到的阻塞情形也就不一定相同,如表2

表2、TSMC各廠Local Scrubber阻塞異常改善作法

機型

製程

阻塞位置

F14B

F14A

F15A

F15P5

F15P6

F12P12

F12P3

F12P45

F12P6

F12P7

DAS 
STYRAX DUO

薄膜

排氣風門

過濾攔捕

機型不同

機型不同

爐膛

氣體沖吹

機型不同

機型不同

DAS 
ESCAPE DUO

蝕刻

爐膛

氣體沖吹

氣體沖吹

廢氣入口

刮刀破壞

刮刀破壞

機型不同

機型不同

機型不同

刮刀破壞

機型不同

機型不同

IPI 
SGA-310B+

擴散

爐膛

刮刀破壞

機型不同

機型不同

廢氣入口

氣體沖吹

機型不同

機型不同

氣體沖吹

WTC-300

薄膜

循環水噴頭

過濾攔捕

機型不同

過濾攔捕

過濾攔捕

過濾攔捕

廢氣管路

薄膜

P型管夾/管夾

加溫延緩

加溫延緩

阻塞不大

阻塞不大

阻塞不大

加溫延緩

加溫延緩

阻塞不大

阻塞不大

阻塞不大

而南科廠區自阻塞問題發生初期,為避免突發的異常而影響PM人員工作安排甚至是生產,因此各Local scubber系統負責人往往是將PM週期進行縮短調整,以極早提前PM來預防,雖然確實有效的減少了臨時性的異常阻塞狀況發生,但衍生的卻是PM人員負擔的增重,以及Local scrubber經常性停機PM的浪費,因此這種作法僅能做為短期的防範措施,並不能夠長期實施,畢竟僅依賴人員被動的提前PM,恐有錯失週期或PM不確實的風險,因此最好的方法還是要去針對問題進行改善,主動的將阻塞異常避免或排除,才是維持穩定運轉的長久之計。因此在面對這些阻塞問題時,我們首先執行了多次的作業觀察去發掘真正的阻塞點,以及分析每個阻塞點powder的特性,並查向源頭端詢問設備製程所使用到的氣體種類,以了解這些廢氣轉換成powder後的原因與成份,最後與Local scrubber廠商討論評估改善方案的可行性並付諸行動。因此每一項改善措施都會因為製程、Local scrubber機型或是阻塞位置的不同,而有其對應的改善設計,因此我們將南科廠區所使用的這些改善方法,分類歸納成氣體沖吹、過濾攔捕、刮刀破壞、加溫延緩這四種方式。這四種方式都是以南科廠區實際發生的案例,深入研究探討各組塞點powder的產生原因與特性,以開發出能夠避免、攔捕、破壞或減緩powder的改善措施。

氣體沖吹

有些powder的質地較為鬆軟,在還未累積一定厚度茁壯以前,可利用高壓氣體為動力朝著powder附著累積位置沖吹,除了可以將表面的powder吹落以外,還能夠形成一道氣膜在表面,減少被附著的機會。而高壓氣體所需提供的沖吹力,必須要能夠大於powder在累積面的黏滯力與摩擦力,才能有效吹落,如 圖6

圖6、高壓氣體沖吹生成物

因此以F=ma為基礎理論,m為powder質量,a為powder吹落後的移動加速度,要讓多大的powder移動多遠的距離,就取決於高壓氣體的沖吹量與時間設定。沖吹的間隔時間決定了powder累積的質量,而powder累積的質量決定了高壓氣體的流量。所以最佳的沖吹量與時間,必須要先行進行多次的powder累積處的作業觀察後再設定,而最佳的沖吹角度,則與累積面平行為最佳。如ETCH製程的DAS ESCAPE DUO爐膛阻塞、N-EPI製程的DAS STYRAX DUO爐膛阻塞,以及DIF Poly製程的IPI SGA-310B+廢氣入口阻塞,這些製程與機型的改善措施,就是在powder附著的位置,設計一與累積面平行的高壓氣體管路,並調整合適的時間與流量去沖吹。因此DAS ESCAPE DUO的改善方式,即是在爐膛下方設置四個沖吹口,並以壓縮乾燥空氣(Clean Dry Air,CDA)為高壓氣源釋放30 slm的流量,在平行於爐膛的累積表面進行沖吹,如 圖7

圖7、DAS ESCAPE DUO爐膛阻塞改善

DAS STYRAX DUO的改善則是於爐膛上方設置四個沖吹口,以30 slm的氮氣平行沖吹爐膛累積面,如 圖8

圖8、DAS STYRAX DUO爐膛阻塞改善

IPI SGA-310B+改善方式是在廢氣入口處,加裝一組氮氣自動沖吹裝置,以每14分鐘沖吹3 slm的氮氣7分鐘,如 圖9

圖9、IPI SGA-310B+廢氣入口阻塞改善

過濾攔捕

大部分powder出現的位置,會在高溫反應的高溫區域,或是因被水沖刷或掉落到水槽。但有些powder因隨著氣流或水流的帶動,而被送到其他不該存在的位置造成阻塞或設備異常,因此在這些氣流或水流的流動動線上,可設置一個過濾裝置進行powder的攔捕,如 圖10,使那些散落於各處的powder能夠先集中起來再進行處理。

圖10、流動動線過濾裝置示意

過濾裝置的裝設會增加氣流或水流的壓損,過大的壓損影響原本系統的氣流或水流運轉,因此在設計過濾攔捕的密度時,須先了解想要攔捕的powder粒徑大小,讓該通過的過去,不該通過的留下。在CVD製程的WTC-300循環水噴頭阻塞,以及N-EPI製程的DAS STYRAX DUO排氣風門阻塞,就是因為powder分別受到水流與氣流的帶動,造成了這些阻塞異常,因此就在這些阻塞點之前的流動路徑上,放置一個壓損合理的過濾裝置,先將powder攔捕集中起來。因此WTC-300即在水槽中的循環水吸入口之前放置一組濾籃,濾籃的過濾密度剛好能將水槽中粒徑尺寸足以塞住灑水頭的powder攔捕下來,使得循環水流動順暢,如 圖11

圖11、WTC-300循環泵與噴頭阻塞改善

而DAS STYRAX DUO則是在排氣風門前加裝過濾裝置,且因經由測試與化驗證實powder成份為氯化銨(NH4Cl),即先利用其乾燥後會乾涸成powder的特性[3],先取消原該區域的補水設置,讓過濾裝置範圍形成乾燥區,使得powder在此區即刻成形而被攔捕,待攔捕達上限之前,再利用其另一項易溶於水的特性,將補水復原並沖洗滿是powder的過濾裝置至水槽,以達到重複使用的效果,如 圖12

圖12、DAS STYRAX DUO排氣風門阻塞改善

刮刀破壞

有些製程powder形成累積速度很快,一旦開始附著很快就會有一定的厚度與硬度,因此無法使用固定壓力設定高壓氣體進行沖吹改善,此時就必須要倚賴更堅固的固體進行外力破壞,一般稱此固體裝置為刮刀。刮刀裝置的設計,在有些Local scrubber原始設計上早已存在,如電熱式KT-1000FA[4]、WTC-300[5]、IPI-310B+[6],以及燃燒式DAS ESCAPE DUO[7]、EDWARDS HELIOS[8]等都可見類似設計,而刮刀裝置的形式可分為伸縮式跟旋轉式兩種,其主要是將刮刀固定於伸縮式氣壓缸或旋轉式氣壓缸的作動軸上,如 圖13,並使用高壓氣體去推動作動軸進行伸縮或旋轉運動,使得軸上的刮刀可以將powder刮除乾淨。

圖13、氣壓缸形式

伸縮式刮刀的作動模式是突進與收縮,而刮刀在收縮期間都是隱藏狀態,故適合裝設於小尺寸管路上,反之旋轉式刮刀的作動模式是在固定圓圈範圍內轉動,其作動前後刮刀都會存在空間內,而轉動範圍的大小則由刮刀力臂長短決定,所以適合應用於空間較大位置。伸縮式刮刀的突進長度與旋轉式刮刀的轉動力臂與刮刀長度,需設計足以涵蓋到powder累積範圍,才能確保有效刮除。如DIF Poly製程的IPI SGA-310B+爐膛阻塞,及ETCH Metal製程的DAS ESCAPE DUO廢氣入口阻塞,都是因為powder生成快速且質地堅硬,而必須設置一個能夠涵蓋整個阻塞範圍的刮刀,定時的進行powder刮除破壞以保持暢通。因此IPI SGA-310B+的改善部分,是將原廠設置於爐膛位置的旋轉式刮刀,因為刮刀長度不足,導致無法有效刮除所有powder阻塞範圍,故加長原刮刀長度30cm至60cm,如 圖14,刮除範圍擴大涵蓋整個爐膛高度皆能無死角。

圖14、IPI SGA-310B+爐膛阻塞改善

另外DAS ESCAPE DUO的改善則是在小口徑的廢氣入口處,加裝一組伸縮式刮刀,設定約略每15分鐘powder逐漸累積影響入口壓力之前,即突進刮除powder保持入口暢通,如 圖15

圖15、DAS ESCAPE DUO廢氣入口阻塞改善

加溫延緩

製程廢氣會在Local scrubber內削減轉換成powder,但有些製程廢氣在進入Local scrubber之前的廢氣管路段,就因為冷凝逐漸形成powder結晶累積。為解決冷凝結晶問題,往往會在這些製程的廢氣管路段上包覆加熱帶(Heating Jacket)加溫,雖然不能避免powder結晶的形成,但卻能夠有效延緩其冷凝結晶的速度。加熱帶加溫功能,是利用電能轉換成熱能,將加熱帶內的加熱絲加溫,並透過貼附於管面上的溫度感測器回授管面溫度,進而控制電流加溫以維持設定溫度[9],如 圖16

圖16、加熱帶溫度控制原理

一般加熱帶的溫度設定範圍在100℃~180℃,整段廢氣管路上均會以相同的溫度作為設定加溫,以避免因不同的高低溫度設定,造成低溫段變成相對冷點而提前產生powder結晶阻塞異常,影響了整段管路的PM週期。因此相對冷點阻塞的異常,會發生在未包覆確實或損壞的加熱帶上,所幸這些問題可透過管面溫度偵測提前預警。但有些製程廢氣管路雖有配置加熱帶包覆,唯獨在P型夾與管夾處僅包覆不具加溫功能的保溫帶,導致P型夾與管夾處成為整段管路的相對冷點,提前阻塞影響PM週期。因此必須特別針對此兩處特製加熱帶包覆,以其它管路段相同的溫度設定進行加溫改善,如 圖17。在CVD及PVD製程中,即將P型夾及管夾處改以加熱帶包覆後,讓整段管路可以在相同的設定週期進行PM。

圖17、廢氣管路冷點加熱帶包覆加溫延緩

結果與分析

自2015年始,南科廠區即不斷受到突發的阻塞異常所苦,在不得已的情形之下只好縮短PM週期因應,而有些Local scrubber又因為存在多個不同組塞點,且每個阻塞點阻塞異常發生時間不同,導致需要設定各各組塞點專屬的PM週期,因此變成一台Local scrubber,必須要分別多次停機下來PM,形成一種Local scrubber總是在停機無法使用的現象與浪費,諸如此類的阻塞異常共計有八項在困擾著我們。所幸在經過多次的作業觀察與詢問討論以及深入探討問題所在後,了解了powder的產生原因與特性,發想出氣體沖吹、過濾攔捕、刮刀破壞與加溫延緩的四種改善方式,並經過了兩年的測試與實驗,成功的分別套用於這八項的阻塞異常上,讓這些阻塞問題獲得了改善,使得PM週期回歸到合理的固定模式。

以異常PM工時loading的改善方面來看,DAS STYRAX DUO排氣風門阻塞在使用了過濾攔捕改善後,異常PM工時完全減免,改善成善達100%,而在爐膛的阻塞使用氣體沖吹後,其異常PM工時減量10,950小時/年,改善成效為71%。DAS ESCAPE DUO爐膛阻塞使用氣體沖吹改善,異常PM工時減量1,995小時/年,改善成效67%,廢氣入口使用刮刀破壞,改善異常PM功時減少1,304小時/年,改善成效71%。IPI SGA-310B+爐膛阻塞使用刮刀破壞後,異常PM工時減少2,781小時/年,改善成效67%,廢氣入口阻塞加入氣體沖吹後,異常PM工時減免,改善成效100%。WTC-300循環水噴頭阻塞使用過濾攔捕後,異常PM工時減少31,523小時/年,改善成效86%。廢氣管路P型夾及管夾處冷點阻塞使用加溫延緩後,異常PM工時減少2,506小時/年,改善成效73%。總結八項異常阻塞PM,在使用四種改善措施後,整體異常PM工時減量68,214小時/年,改善成效84%,成功為PM人員減少loading,如 表3圖18

表3、南科廠 Local scrubber阻塞異常改善後PM loading

處理方式

Local Scrubber機型

製程

阻塞位置

改善方式

異常PM工時(小時/年)

改善後PM工時(小時/年)

改善成效百分比

燃燒式

DAS STYRAX_DUO

薄膜

排氣風門

過濾攔捕

15,330

0

100%

爐膛

氣體沖吹

15,330

4,380

71%

DAS ESCAPE_DUO

蝕刻

爐膛

氣體沖吹

2,993

998

67%

廢氣入口

刮刀破壞

1,825

521

71%

電熱式

IPI SGA-310B+

擴散

爐膛

刮刀破壞

4,171

1,390

67%

廢氣入口

氣體沖吹

1,825

0

100%

WTC-300

薄膜

循環水噴頭

過濾攔捕

36,500

4,977

86%

NA

廢氣管路

薄膜

P型管夾/管夾

加溫延緩

3,437

931

73%

Total

81,411

13,197

84%

圖18、南科廠異常改善成效

而在Local scrubber機台長效運轉的貢獻上來看,如 圖19,DAS STYRAX DUO解決的排氣風門與爐膛阻塞問題,經過改善後減少停機PM而無法運轉的時間,每年可多運轉26,280小時/年,改善成效85.7%。DAS ESCAPE DUO改善了爐膛與廢氣入口阻塞,每年可多運轉3,299小時/年,改善成效68.5%。IPI SGA-310B+解決爐膛與廢氣入口阻塞問題,每年可多運轉4,606小時/年,改善成效76.8%。WTC-300解決了循環水噴頭阻塞問題,每年可多運轉26,545小時/年,改善成效72.7 %。廢氣管路解決了P型管夾與管夾冷點阻塞問題,每年可少跟製程借機停機2,506小時/年,改善成效72.9%。

圖19、南科廠各形式Local scrubber PM工時改善前後

四種改善措施的使用,成功的為南科廠的異常PM工時與Local scrubber停機時間減量68,214小時/年,其中氣體沖吹改善了14,770小時/年,成效佔整體22%,刮刀破壞改善了4,085小時/年,成效佔整體6%,過濾攔捕改善了46,853小時/年,成效佔整體69%,加溫延緩改善了2,506小時/年,成效佔整體4%。如 圖20

圖20、南科廠改善措施後成效

將這八項阻塞異常,以四種改善措施原理,量身訂做合適的改善元件後裝設,共計需花費新台幣18,924,000元,如 表4,但其所改善的異常PM工時68,214小時/年,若以每位PM人員每日8小時工作時間計算,一年下來可減少33位PM人員的loading,如 圖21,且更有效益的是提升了每一台local scrubber長效運轉的使用率,以及降低了阻塞可能導致製程廢氣排放不順而影響生產的風險。

表4、南科廠阻塞改善成本

處理方式

Local Scrubber機型

製程

阻塞位置

改善方式

機台數(台)

改善單價(NTD)

改善總價(M.NTD)

燃燒式

DAS STYRAX_DUO

薄膜

排氣風門

過濾攔捕

84

67,500

5.67

爐膛

氣體沖吹

35,000

2.94

DAS ESCAPE_DUO

蝕刻

爐膛

氣體沖吹

82

62,500

5.13

廢氣入口

刮刀破壞

10

4,500

0.05

電熱式

IPI SGA-310B+

擴散

爐膛

刮刀破壞

20

7,000

0.14

廢氣入口

氣體沖吹

13,500

0.27

WTC-300

薄膜

循環水噴頭

過濾攔捕

100

30,000

3.00

NA

廢氣管路

薄膜

P型管夾/管夾

加溫延緩

102

17,000

1.73

Total

18.92

圖21、南科廠阻塞改善成本與減量人力

雖然這四種改善方式是以南科廠區的八項阻塞異常所開發出來的,但其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要將powder的阻塞,以沖吹、攔捕、破壞或延緩的方式改善。而改善元件的外觀與規格並不受限於任何形式與機型上,主要是將這四種方法的原理,運用在合適的powder與阻塞點上。因此先前的powder產生原因與特性分析研究,就顯得相當重要。

結論

在沒有任何改善措施實施以前,剛開始異常阻塞發生時只能緊急加派人力進行PM,後來為了避免阻塞影響擴大以及人力緊急調派困難,因此在固定PM週期內設定了異常阻塞PM週期去預防,但卻衍生了每年需要投入81,411小時的人力資源。且同一製程與機型也因為有著不同的阻塞位置,而分別被定義了不同的異常阻塞PM週期,使得PM管控困難以及Local scrubber一直都在停機PM的窘境。所幸這些阻塞問題,在透過觀察分析powder特性與阻塞現象後,經過各種測試與實驗,找出最適合的方法,讓不必要的PM可以移除,既有的PM可以延長,使得PM頻率有效的減量84%,也減輕了PM人員的loading,恢復了Local scrubber長效運轉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陳威儒,區域洗滌設備異常事件失誤模式探討─以某半導體廠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4
  2. 郭勝欽,預防勝於治療─製程尾氣處理設備預防保養追根究底與瓶頸突破,TSMC F12,廠務季刊Vol.22
  3.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AF%E5%8C%96%E9%93%B5,2018/03/17
  4. 日本康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http://www.kanken-techno.cn/products_show.aspx?ProductsCateID=105&CateID=105&ProductsID=115,2012
  5. 科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wholetech.com.tw/service5.php,2007
  6. 臺禹科機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ipi-tbc.com.tw/show_products.php?gID=92,2015
  7. DAS Environment Experts,https://www.das-ee.com/en/waste-gas-treatment/waste-gas-treatment-systems/burn-wet/styrax/,2018
  8. 愛德華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s://www.edwardsvacuum.com/tw/Exhaust_Management_Solutions/,2017
  9. 輯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XF Heating Jacket 使用操作手冊V2.0,2013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